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梅山文化 » 正文

湖南省新化县瑶族人神秘失踪之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18  浏览次数:764
湖南省新化县瑶族人神秘失踪之谜    
伍弱文

    瑶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人口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第十三位,有250万人左右。

   湖南省新化县,古属梅山蛮地的上梅峒。梅山蛮,是古代人对居住在梅山境内苗、瑶、侗、汉族的统称。历史上,新化县曾是瑶族远祖的家园。为什么现在新化县没有瑶族人了呢?新化县的瑶族人为何神秘失踪了?

    历史上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很早以前就习用汉文,至今保存着的很多历史文献都用汉字记载。虽然瑶族人创造了一些“土俗字”,但其数目有限,不能独立成文,形成一种“词兼瑶汉”的书面混合语,用于写文献、抄经文、记歌谣和传书信等。从已有的资料中无法找到瑶族人为何从新化失踪的谜底。

    据《中国文化报》2004年6月17日第6版丁桦《广西桂平市惊现〈瑶族经书〉手抄本》一文介绍:《瑶族经书》中记载: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民族压迫政策,瑶族人民频繁迁徙。迁徙前,瑶族始祖把一只白牛角分割成13小块,瑶族13个姓氏。每个姓氏各执一小块,然后大分散。在大分散途中,有一姓氏在河中沉船,断根灭迹。后来瑶族在大团聚中,把白牛角接上,缺了一块,瑶族只剩下12个姓氏,这12个姓氏分别是赵、李、冯、郑、马、盘、邓、黄、庞、包、肖、蒙。

    可以看出,瑶族是从某一个家园而无可奈何逃出去的。那么,这个瑶族人曾聚居的家园又是哪里呢?

    笔者在读《解密中国》一书时,在《桃源迷踪》一文中意外地发现,宫哲兵教授在阳明山一个瑶族师公那里看到了一本《千家峒源流记》,《千家峒源流记》也指出了同样一个“十二姓瑶民分牛角”的事,指出了瑶民祖居的乐土“千家峒”的传说。指出了是“元朝大德九年,也就是公元1305年,千家峒的瑶民因纳税问题和元朝政府发生了冲突,瑶民依靠地势,和官兵对峙了三天三夜,终于觉得不是长久之计,便商议分散逃亡。”

    无疑,这个瑶人聚居的家园是千家峒。但千家峒又在哪里呢?《千家峒源流记》中也没有明确记载。

    千家峒不是确指,是指一个峒系。从地理条件上看,古梅山分上、中、下三峒,有小峒溪流无数,是瑶民的主要居住地。而上峒梅山新化县奉家山的紫鹊界一带,有民谣说“外面大旱,此地有收。外面大乱,此地无忧。”是一块生存的乐土,很符合《千家峒源流记》中记载的那块瑶民的乐土的特征。

    从历史上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这个角度来看,一般独处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为什么瑶族没有呢?这是有渊源的,据奉氏族谱记载:奉家山的奉姓人,始祖是战国时秦季昌,秦献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赢季昌,渠梁继承了王位称秦孝公。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季昌反对变法,与秦孝公政见不合。变法派执政时,为避杀身之祸,赢季昌取秦字之笔画改姓奉,更名吉,履采药人踪迹,潜隐于山林,其后人辗转至奉家山。那时,奉姓人系中原华夏族,来到奉家山一带隐居避秦,与当地的瑶、苗、侗民应该是友好杂处,这样,结绳记事的瑶民初步接触了华夏文化,瑶民的“土俗字”与华夏文字结合,便是带华夏文化烙印的瑶族文化,所以,瑶族没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是必然的。

    从史实上看,从南北朝的后唐开始,封建统治者不断大举派兵征讨梅山蛮民。武力征讨的同时,从陈伯万进驻梅山开始,以江西人为主体的汉族人大量迁入,原来的苗、瑶、侗、汉杂处的梅山土著渐渐被新迁来的梅山客户挤占。特别是元朝,梅山蛮与朝廷的确进行了几场较大对决,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1277年至1281年的张虎、周龙起兵抗元,给元兵以重创。元朝对新化县这个瑶、苗、侗、汉人的大本营恨不得连锅端了,屡次派出重兵征剿,后元军占领新化后,贯彻元朝的种族歧视政策,那时,汉人和南人都是下等人,梅山蛮更是受尽凌辱和重税压榨了,在这种情况下,反抗就产生了,梅山境内苗、瑶、侗、汉族土著战死的战死,归顺的归顺。大多数不屈服的瑶民选择了逃亡。这样,就有了《千家峒源流记》中记录的1305年那次集体大外逃。因此,现在的新化境内没有瑶族人,而毗邻新化县的一些省、市、县如隆回、溆浦和广西等,现在有聚居的瑶族人,可见,当时,元王朝是把新化作为镇压梅山蛮的主战场,对梅山蛮进行了密不透风的清洗,一些瑶民躲到邻县才有安全感。

    从现存的风俗习惯看,现在的新化民间,如梅山歌谣、民间舞、梅山教、犬图腾、崇尚牛角等习俗及其它各种民俗风情,无不打上了古老瑶民族的烙印,与现在的瑶族基本相同,可以说,现在的新化人中有许多是归顺的瑶族后裔,有许多人有瑶汉联姻的血统。

    笔者认为这千家峒的上峒主体应是在现在的新化县奉家山的紫鹊界一带,亟待有关专家进一步加以论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湘ICP备17000155号-1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葡萄种植_刺葡萄_林果网_药用植物_花卉网_农资网_植物网等相关资讯,本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本站不承担任何保证和责任!
版权申明: 1、凡本站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需经本网书面授权方可使用,并注明“作者:特色植物网”。 2、本站未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篡改为"稿件来源:特色植物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邮箱:9979052@qq.com 4、其他版权事项请参看:版权隐私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乐平街道办事处秀石街大同沁园小区 邮编 417000  技术苗木合作E-mail:9979052@qq.com 技术苗木合作QQ:9979052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