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成才 » 教育综合 » 正文

请警惕教育类儿童节目对孩子的伤害(转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9-01  浏览次数:655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杨 茜 冯志新
        教育类儿童节目真的表现出善意了吗?谈教育类儿童节目的悲哀

      ◆其实,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完完全全被剥削了。

  ◆我们的儿童节目真的表现出善意了吗?

  ◆很少有人意识到某些儿童节目对孩子的伤害。  

  “早就该有人站出来说说这些儿童节目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易春丽博士专门从事儿童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谈到目前的儿童节目,易春丽有很多的遗憾。记得有一次有个节目邀请她做节目的嘉宾,结果节目播出后,易春丽发现,“有许多关键的地方都给删了,电视制作者完全是按自己的意愿决定取舍。”

  有这样一个儿童节目,让孩子们上台去表演、比赛,当最后获奖的孩子上台去领属于他的奖杯时,主持人装要抢孩子的奖杯,不断地和孩子争奖杯,直至把孩子弄哭了。而在另一个儿童节目中,主持人答应要满足孩子提出的愿望。当孩子说出他的愿望———去某某明星家里玩时,主持人和周围的大人们哄堂大笑。

  易春丽认为,现在很多儿童节目都是在追求收视率,不管小孩心态怎么样,为了收视率,找小孩上台来做表演,逗大家乐了就好了。这实际上是对小孩的一种剥削和掠夺,而这种掠夺是很有问题的。

  “什么是掠夺,掠夺就是我们拿孩子做节目来当娱乐,孩子成了被娱乐的对象,而我们并没有给他什么报酬。孩子并不知道结局是这样的,他可能还以为那是在玩。如果在这样的节目中,成人没有让孩子感到快乐的话,那么这个游戏的过程里就存在着成人对儿童的剥削。”

  易春丽说,这样的节目对小孩心态的影响还有一个后遗效应:小孩拍完这个节目后,这个节目的录像带被留下来了。当这个小孩长大后,他再去慢慢回味这些东西时,他可能会觉得别人并不是善意的。这对孩子本身的成长来说是会有影响的。“而且成人是不能对小孩子随便许诺的。如果你在节目中答应要满足他的愿望,而许诺又不能兑现的话,那小孩就会觉得你在欺骗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欺骗一个孩子,会让这个孩子失去对人的最基本的信任。”易春丽告诫那些节目制作人们,如果你在娱乐节目中非要把小孩加进来,你起码应该让小孩感到高兴、快乐。

  其实那些所谓的竞赛节目对小孩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它已经不是一种真正的游戏了。而且很多小孩走到电视屏幕上时,就成了成人的缩小版,孩子的天真都没了,他们说出来的话并不是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易春丽反问道,有几个这类节目的制作者曾扪心自问:节目的主持人是在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孩子,他/她尊重孩子了吗?他/她在什么地方表现出喜欢这个孩子了吗?他/她真的表现出善意了吗?他/她真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着想,而不是为了娱乐自己吗?究竟有多少儿童娱乐节目在它整个过程中做到了这一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不说这是儿童节目的悲哀。

  有一台据说收视率很高的儿童竞赛节目,把4、5岁的小孩弄到高空,头戴着沉甸甸的头盔,在高热的聚光灯下完成高难度动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在众目睽睽之下终于艰难完成任务的小孩,在拿到奖杯时说的第一句话都是“我成功了”,但面无表情。而主持人总是在一旁不遗余力地渲染“成功“的氛围。在某次节目中,惟一一个例外是一名4岁的女孩在踉踉跄跄地走过去,拿到奖杯时,怯怯地说,“妈妈,太热了。”而当时主持人和母亲似乎都沉浸在孩子“成功”的喜悦中,没有人来得及注意孩子全被汗水浸湿的头发。

  “把孩子弄上去,这对小孩是不是公平的?几乎不在家长和制片人的考虑范围中,在他们眼里只有成功和失败、输和赢。”易春丽提醒说,下面坐着这么多观众,这对小孩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比赛中的挫败、在那么多人面前被逗着玩。但有的人,包括主持人和很多成人都会认为小孩子根本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受伤的。家长也会说:“小孩子懂什么呀?”好像这件事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影响。易春丽说,这是很大的误区,“其实,在儿童节目中,成人和小孩的互动模式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易春丽强调说,“孩子也许不会像心理学家那样去看细节,但你的非语言行为实际上传递了很多东西,孩子会很清楚地知道哪些人是真的对他好,因为在这些人的语音语调里、表情里表现出了一种善意。而孩子必须体会到成人世界对他的一种善意,他才有可能很好地成长。”

令易春丽哭笑不得的是这样一个节目。这是一个教父母给婴幼儿做操的节目,这样的节目在电视节目单上经常能看到,因为父母们常不知道该教孩子什么好。在这个节目里,母亲拉着婴儿的左手向右边弯一下,再拉着婴儿的右手向左边弯一下,想以此达到让孩子运动的目的。

  易春丽注意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很多保护性闪躲的动作。当家长把孩子的左手往右边弯时,他的身子马上顺着往右边走。“家长并不知道孩子是不是会疼,因为小孩没法用语言表达。但孩子有闪躲动作就意味着他对此并不满意。”易春丽说,很多家长一厢情愿地让孩子多运动是为了他好,但究竟这样的运动对孩子到底有多少好处,这套婴儿操表面上看起来很好,有可操作性,但是否从细节上尊重了儿童的心理却没有人去评估。

  “我们每一次教给公众的东西都有可能是错的。做节目前咨询过专家吗?你怎么知道这么做一定是对的,一定没有风险。”易春丽认为现在制作的这些儿童节目缺乏事先对节目风险的评估,有些节目胆子大得惊人。

  比如那个婴儿操节目,小孩的肩关节、肘关节和胯关节都还没发育好。在做这样的动作时,父母不一定能很好地控制力度和动作的角度,很容易造成孩子脱臼。而且,一次脱臼后,可能会造成孩子今后的习惯性脱臼。

  如果一定要做这样的节目,还是应该先去问问儿童外科医生,哪些动作是不可以做的,是有风险的。易春丽说,在国外,各专业的专家间是很合作的,他们会联合起来告诉你,哪些东西可以做,哪些东西不可以做。

  而有一个节目是讲怎样给小孩洗澡的。节目中有个主意:在水盆上方支一个吊床,然后下面是水,小孩躺在吊床里洗澡。这样看起来小孩似乎很舒服,也很有“创造力”,但是这种情况下是蒸发散热,这样洗澡,孩子很容易着凉。

  此外,还有一些有潜在风险的节目。易春丽曾看到一个教父母如何带3~5岁小孩的节目,这是教亲子互动的。首先让妈妈的一只手拎着孩子的一边手和脚,另一只手也拎着孩子另一边的手和脚,然后来回地荡。还有一种方式是妈妈拉着孩子的手,孩子身体往后仰,然后用脚踩着妈妈的腿往上走。易春丽觉得这种亲子游戏本身就是很有危险的。首先节目里的妈妈如果没有足够的体力,这些动作是做不了的,而且即使你有力气去做,一旦失误,小孩的头就非常容易被磕碰。

  易春丽说,包括踩妈妈腿的游戏,节目中说这是增强母子间的接触。但亲密接触不是这样的,这种接触的风险太大。实际上,母亲把孩子抱在她怀里,亲亲他,用柔和的声音和他说话,讲讲故事,这些都可以达到母子亲密。亲密指的是在细节上的亲密,而不是在身体上的大运动接触才叫亲密。

  “很多儿童节目中的误导作用很可怕。其实,在这些节目中的一些‘重体力’项目,并不是每一个妈妈都能做到的。如果妈妈按节目的方法完成不了,就会很有挫败感,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在上述的亲子运动中,妈妈就会被误导,以为那样才是亲密的母子关系。而一旦她做不到的话,她会对自己做母亲的能力产生怀疑,这种误导是很可怕的。再比如说教父母给孩子洗澡,你以为那样做,孩子才舒服,而其实这根本就违背了他生理学的基础。另外,当孩子提出要去明星家玩时,你却取笑他,那你根本没有在细节上传递出你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既然电视上都这样做了,那所有的人都可能把节目作为生活的范本,这样误导的后果就会更严重。因此,作为一个公众媒体,这些东西都是要非常小心的。

  在这方面,同龄孩子表演的儿童节目对儿童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一个孩子去做节目了,他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就会去看、去匹配: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易春丽说,当小孩学习时,实际上很多是在模仿同龄人。比如说,你让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去做这个节目,那么和他去比较的就是三四岁的小孩。有的节目挑一些比较特别的小孩上台去说很成人化的语言,其实他们在家里也不一定这样,这样的节目播出后,同龄的孩子就会去匹配、模仿,但他学习参照的这个模板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相比之后,家长往往也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
现在儿童节目的另一个风险是过于道德化。易春丽认为,如果儿童节目总是在教孩子道德,这样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

  如果我们太道德化、教给孩子这样就是绝对正确的话,在心理学上叫做“超我太强”。也就是说,你一定要孩子照道德的最高水准去做时,小孩就会出问题,实际上,每个人都会犯错,你不能让一个人一点错都不犯。

  有的儿童节目在结尾时都会总结出几句话来,把道德“上纲上线”。这会让孩子觉得应该像节目中总结的那样才是对的。包括不少孩子觉得捡到一毛钱交给老师是好的,甚至他会从家里拿一毛钱去交给老师,因为他认为好孩子的标准就是这样,但这却束缚了孩子。实际上,生活是有很多条路的,如果我们只告诉他一种对的方式的话,那么就大大缩窄了他探索的范围。

  我们爱看外国的动画片,比如《猫和老鼠》,它并不告诉你结论是什么,它只是让你看着好玩,具体结论是什么自己去总结。

  “你怎么知道你概括出来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呢?有的结论是需要由孩子自己去总结的。当我们的媒体给孩子一个绝对的信念时,也要考虑这个信念会不会对儿童带来伤害,因为这种影响将是长久的、而且是内隐的。”易春丽说。

  大家都觉得对于小孩,“懂事”和“听话”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易春丽强调说,实际上小孩的成长,是跟父母学会一种谈判、妥协的过程,这才是最重要的。你想要什么?获得什么?这都需要孩子和外界相互共同协调,学会这些,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上生存。

  摘自《青年时讯》(J-02)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湘ICP备17000155号-1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葡萄种植_刺葡萄_林果网_药用植物_花卉网_农资网_植物网等相关资讯,本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本站不承担任何保证和责任!
版权申明: 1、凡本站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需经本网书面授权方可使用,并注明“作者:特色植物网”。 2、本站未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篡改为"稿件来源:特色植物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邮箱:9979052@qq.com 4、其他版权事项请参看:版权隐私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乐平街道办事处秀石街大同沁园小区 邮编 417000  技术苗木合作E-mail:9979052@qq.com 技术苗木合作QQ:9979052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