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大叶黄杨病虫害巢蛾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15  来源:农林网  浏览次数:1325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版权属于原作者,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大叶黄杨巢蛾,又称冬青卫矛巢蛾,属鳞翅目,巢蛾科,主要危害扶芳藤、大叶黄杨(包括金心、金边、银边黄杨等变种)。资料记载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于上海发生,后来江苏、浙江、江西、辽宁等地陆续报道其危害,近年来随扶芳藤等苗木的调运传入山东,危害严重。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并结合对该虫的危害状以及部分虫态的饲养观察,形成识别与防治要点如下。
  一、危害状:初孵幼虫蛀入叶肉危害,可见弯曲的白色虫道,后钻出叶面,在枝叶上吐丝结网,群集危害,幼虫蚕食叶片,可将叶片吃光,嫩茎亦被啃食,植株表面覆盖大量白色丝网,上挂虫粪与虫皮。严重时植株枯萎,大大降低绿化观赏的效果。
  二、虫体识别要点:(1)成虫:体长9毫米,翅展20毫米,全体灰白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胸部背面有5个小黑点,4个在中间排成方形,另一点在其后端。前翅有黑点30多个,纵向排列成数行,外缘呈深褐色边缘,有较长缘毛,后翅也具缘毛。(2)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5~20毫米,胴部末端两侧呈黄色,其余部分均为青黑色,前胸背面黑色,中线米黄色,胴部每节两侧各有一块黑斑,有的还附有2~3个黑点。胸足黑褐色,腹足乳白色,臀足黑色。(3)卵:椭圆扁平,淡黄色,卵壳表面有皱纹。(4)蛹:长9毫米,纺锤形,淡黄褐色,外包白色扁椭圆形丝质的茧。
  三、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来年?4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并产卵。幼虫危害期为第1代5月初~6月中旬,第2代6月下旬~7月中下旬,第3代8月上旬~9月中旬,第4代9月下旬~11月中下旬。第4代老熟幼虫在寄主上丝网内的枝丛、卷叶、折叶上结茧化蛹越冬。成虫产卵于叶背主脉附近,成块状排列,不整齐。幼虫孵化后直接潜入叶内剥食叶肉,2龄后开始钻出叶面,在枝叶上开始吐丝结网,虫体活泼,群集危害,3龄后食量大增,4龄进入暴食期,可将叶片吃光,全株枯萎。第4代4龄幼虫因气温逐渐下降,结茧前食量减少,虫体缩短。4龄后期在避风处作茧化蛹。
  四、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幼虫吐丝结网,栖息网上,收集丝网及幼虫一并烧毁。或于秋、冬、春刷除枝干或附近建筑物上的虫苞。
     (2)灯光诱杀:采用黑光灯、频振灯诱杀成虫。
     (3)保护天敌:蠼螋(俗称夹板虫)常吃该害虫的卵,蓝山雀啄食其幼虫,因而应加以保护。
     (4)药物防治:该虫抗药性不是很强,用一般杀虫剂防治即可,常用的种类为: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灭幼脲3号胶悬剂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0.2%高渗甲维盐乳油1000倍液。
 
 
[ 植物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湘ICP备17000155号-1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葡萄种植_刺葡萄_林果网_药用植物_花卉网_农资网_植物网等相关资讯,本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本站不承担任何保证和责任!
版权申明: 1、凡本站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需经本网书面授权方可使用,并注明“作者:特色植物网”。 2、本站未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篡改为"稿件来源:特色植物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邮箱:9979052@qq.com 4、其他版权事项请参看:版权隐私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乐平街道办事处秀石街大同沁园小区 邮编 417000  技术苗木合作E-mail:9979052@qq.com 技术苗木合作QQ:9979052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