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症状:白斑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散生灰褐色圆形斑点,后扩大成圆形、近圆形或卵圆形的病斑,直径6~10微米。病斑中央部分逐渐由褐色变成灰白色,周缘有苍白色或淡黄色晕圈,多数病斑连片成不规则形状,以致整片枯死。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出现淡灰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末期病斑呈白色,半透明,易破裂穿孔,似火烤状。
病原及发病特点:本病由白斑小尾孢菌侵染所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小尾孢属真菌。主要以菌丝体,特别是分生孢子梗基部的菌丝块在病叶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环境适宜时从这些病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当落在叶面上的分生孢子发芽后,自叶片气孔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发病以后,从病斑上继续产生分生孢子重复侵染。秋季多雨潮湿时,植株生长衰弱,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实行种子消毒,加强栽培管理,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隔年轮作。②药剂防治:可结合霜霉病防治喷药,常用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稀释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等。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