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植物技术 » 作物网 » 茶叶 » 茶叶栽培 » 正文

茶树采摘技术 .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2-29  浏览次数:53
核心提示:(二)茶叶采摘:茶树采摘的对象是新梢,它是茶树的主要营养器官,是茶树制造养分的“工厂”,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关键是实行合理采摘。合理采摘就是根据茶树的生长特点,正确解决好茶树采叶与留叶的关系。通过采摘,做到提高产量与改进品质相结合;当年、当季增产与延长


  (二)茶叶采摘 :茶树采摘的对象是新梢,它是茶树的主要营养器官,是茶树制造养分的“工厂”,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关键是实行合理采摘。合理采摘就是根据茶树的生长特点,正确解决好茶树采叶与留叶的关系。通过采摘,做到提高产量与改进品质相结合;当年、当季增产与延长茶树经济年龄相结合。茶叶采摘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按照标准及时采摘 一般随着新梢的生长,叶重量是增加的,但对茶叶品质有利的一些化学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等却是减少的,也就是说,品质是下降的。因此,必须按照所制茶类对鲜叶的要求及时采摘。一般大宗红、绿茶要求采摘一芽二三叶,乌龙茶要求采摘小开面,名茶对鲜叶要求较高,一般要求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 
  
  2.合理留叶茶树什么时候留叶好,应与茶树生长情况、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收益综合考虑。一般可在春茶后期留叶采摘。并根据春茶留叶情况,再在夏茶适当留叶,有些高山茶园或低山生长不良的茶园,也可采用不采或少采秋茶,实行提早封园办法来留叶。 留叶数量,过多过少都不好。留叶过多,分枝少,发芽稀,花果多,产量不高;留叶过少,虽然短期内有早发芽,多发芽,近期内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由于留叶少,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养分积累不足,茶树容易末老先衰。茶区群众的经验是:留叶数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的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 
   
  3.掌握好开采期、采摘周期与封园期开采期是指一年中各季茶采摘第一批鲜叶的日期。各地的经验是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为好。一般名优绿茶区,在采用手工分批采摘的情况下,春茶当蓬面有5%-10%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可开采。 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所以,一般当新梢有10%左右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了,对于采摘细嫩的名茶原料,开采期更应提前。采摘周期是指采摘批次之间的间隔期。采摘周期应根据新梢生育状况,结合采摘标准而定。一般大宗红、绿茶,用手工采的,春茶每隔 3-5天采一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一次。如果用机器采茶,因现有采茶机都没有选择性,很难分批采摘,一般每季茶只采1-2批。封园期指停止采摘日期。封园期迟早,主要关系到茶叶产量与茶树生长,具体应视环境条件与茶树生长情况而定。冬季气候温和,培肥水平高,茶树生长好,当年已留适量叶片的,原则上可采到最后一批新梢止;反之,应提早封园。 
  
  4.鲜叶集运 鲜叶采下后,首先必须从鲜叶的嫩度、匀净度、鲜度等三方面进验收,而后参照代表性样品,评定等级,称重过磅,登记入册。 但叶一定要做到按级归堆。即使是同一等级的鲜叶,也应做到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开,晴天叶与雨天叶分开,正常叶与劣变叶分开, 成年茶树叶与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分开。这些鲜叶如果混在一起,由于老嫩不一,不但给茶叶加工带来麻烦, 而且会降低成品茶品质。为了保持鲜叶的鲜度,防止发热红变,采下的鲜叶要按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快装快运给茶厂加工。装运鲜叶的器具,要保持清洁干净,通气良好。这样,既可防止细菌繁殖而产生异昧,又能流通空气,防止茶叶发热变红。实践表明,目前广泛采用的竹编网眼篓筐是一种比较好的盛茶器具。盛装时切忌紧压,及时运送加工厂,按要求分类分级摊放,防止腐烂变质,这是鲜叶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 植物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湘ICP备17000155号-1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葡萄种植_刺葡萄_林果网_药用植物_花卉网_农资网_植物网等相关资讯,本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本站不承担任何保证和责任!
版权申明: 1、凡本站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需经本网书面授权方可使用,并注明“作者:特色植物网”。 2、本站未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篡改为"稿件来源:特色植物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邮箱:9979052@qq.com 4、其他版权事项请参看:版权隐私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乐平街道办事处秀石街大同沁园小区 邮编 417000  技术苗木合作E-mail:9979052@qq.com 技术苗木合作QQ:9979052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