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植物技术 » 生态种养 » 生态致富 » 正文

一夜成名 养猪赚大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2-17  来源:CCTV7《致富经》  浏览次数:316
随意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关于熊德明的报道有17万多篇,不管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这些报道都将熊德明和一个词语联系在了一起,那就是‘讨薪’。
--熊德明之所以这样出名,就是因为2003年她面对温家宝总理说出了丈夫被拖欠工资的实话。
--就是这样一句大实话,掀起全国农民工维权讨薪风暴,让熊德明一夜成名。
--很多人对熊德明的认识仅限于讨薪,但从那件事情之后,大家并不知道,熊德明的性格发生了改变,而且拥有了一个产业。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村民温淑容:她也不会和人家那样打交道,说话谈什么也谈不来。现在她出去了,见的世面多,说话都不一样。
--记者:出名这个事儿改变了她一些性格?
--熊德明儿子李建波:对,有些爱说话一些了。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政府滕英明县长:她这种典范作用,带头作用对我们真正的冲击我们的观念,引导一部分妇女能够在家乡,利用我们的农业资源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应该说是有很大的引领作用。
--7年过去了,以前的讨薪农妇现在在别人口中变成了一个性格开朗,能够赚钱的人,而且在云阳县具有致富的引领作用。那么熊德明出名之后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她就是熊德明,2010年4月14日,记者在重庆市云阳县的人和镇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干活。
--熊德明:我再去换件衣服。
--没想到一见到记者熊德明就放下手里的活,打开衣柜开始挑衣服。
--熊德明:不是你们来采访吗?我还是拿了一件特别好的衣服穿上,我觉得,平常我因为天天在干活,在猪圈里没有那个必要穿好的,所以说你们来采访我还是拿一件挺好的。
--记者:拿一件好点的?
--熊德明:对,以后还有很多人能够看见,就这样一回事。
--记者:这件挺好,挺好。走,下去吧。
--熊德明:还可以吗?我问他还可以不。 换好衣服,记者给熊德明带上无线话筒准备采访,这也被她拿去自己带上了,这种无线话筒怎么佩戴一般人都不太清楚,但熊德明对这个很熟悉。
--熊德明:也不是经常,反正带过。
--记者:带过几次?
--熊德明:那记不清了,这给我别一下。
--记者:你接受采访挺多的吧?
--熊德明:对。
--记者:数过没有,多少次?
--熊德明:没有没有,总是挺多挺多,但是我没有统计。
--熊德明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是第几次接受媒体的采访了,甚至形成了条件反射,一面对镜头就讲普通话,虽然她的普通话不怎么标准,自己都觉得别扭,可就是改不过来。
--熊德明:有些人他说,我说我就说我们重庆话,他听不懂。
--记者:他听不懂?
--熊德明:对。
--记者:你以前会说普通话吗?
--熊德明:我不会说。
--记者:那专门为这事还练过?
--熊德明:也不是,勉强吧,稍微说慢一点。
--面对记者采访,熊德明不仅要找一件得体的衣服,还要用她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和记者交流。除了这些,在家里,丈夫对她的称呼也发生了改变。
--熊德明的丈夫李建明:熊总,喊你来一下。
--熊德明:哪一个喊我?
--熊德明的丈夫李建明:我们还是喊她熊总。
--熊德明:哪个喊的?
--记者:我。 不仅是称呼发生了改变,而且家里的很多事情,都要由她来决定。
--采访的时候正好遇到熊德明的丈夫李建明为了按水管的事儿找熊德明商量。
--熊德明的丈夫李建明:熊总,熊总,这管子准备怎么安?
--熊德明:从上面接到下面,不行再换。
--熊德明的丈夫现在跟着来访的人一样,管熊德明叫熊总,或者熊大姐。
--以前家里头重要的事情都是她丈夫李建明说了算,但现在不一样了,家里大事小情都得听熊德明的。
--熊德明的丈夫李建明:我以前喊她的名字就行,喊熊德明就行。
--记者:现在呢?
--熊德明的丈夫李建明:现在就跟着他们喊嘛,熊总。
--记者:熊总?
--熊德明的丈夫李建明:对。
--记者:自己老婆还要喊熊总?
--熊德明的丈夫李建明:对,我们那个家里她说了算,熊总,她说了算。
--熊德明今年已经48岁了。在云阳山区,像她这个年龄的农妇主要就是干干家务活,带孙子。如果熊德明不是因为一夜成名,她的生活也会是这样。
--可就因为说了一句话,熊德明不但改变了原来的生活,还拥有了自己的产业,成了引领当地人致富的典型。这7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熊德明的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那天,从山上打猪草回来的熊德明在自家院子里遇到了温家宝总理。当总理询问到家里是否有人在外面打工,工资好不好拿的时候,现场没有一个人出声儿,唯独熊德明说了句实话。
--熊德明:我说就是我们家去年干活就没拿到钱,当时我为了不冷场,把那句话补上的。
--在重庆市云阳县,每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有90%在外面打工,人数达到了30多万。这也是为什么温家宝总理会问熊德明,她丈夫在外面打工,工钱能不能按时拿的原因。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政府滕英明县长:推动劳务经济的过程中,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的劳动力很少。 虽然是一句普通的大实话,却说出了中国2亿农民工的现状,让全国各地掀起了农民工讨薪的热潮。熊德明就这样被媒体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谁也没想到,这个连县城都很少去的农村妇女一下子成了媒体报道的焦点。
--5天后,熊德明就被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会客厅栏目邀请到北京做了一期节目。她给我们找出了当时去北京照的照片,那是她第一次出远门。
--记者:你当时去是第一次坐飞机?
--熊德明:对。
--记者:感觉怎么样坐飞机?
--熊德明:感觉,我想,天这么高,当时心里还是蹦蹦地跳吧。
--记者:紧张?
--熊德明:对对对。
--记者:我第一次坐飞机也紧张,我就怕掉下来。你也怕掉下来?
--熊德明:对对对。
--记者:这是头一次上天安门?
--熊德明:对。我觉得天安门也是在电视上新闻上看到的太小,真的,我觉得比电视上看上去还要雄壮,还要漂亮些。
--从北京回来,熊德明家就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找她的人从全国各地朝她家涌来。
--熊德明:也就是11月份,后来陆陆续续的一天一天的人都增加了。包括采访的人也多,还有就是那些拖欠工资的。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村支书黄践:一天多的有几十人,少的几个人。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村民黄玉安:多的时候七八个人,十来个人。
--记者:一天?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村民黄玉安:对。
--记者:都干些什么?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村民谭蒙生:记者也多,采访的也多。
--就因为一句话,从没出过山区的熊德明坐上飞机去了北京,和名主持人面对面,参加各大颁奖晚会。过去只知道种庄稼养猪的熊德明,转眼成了媒体红人,村民眼中羡慕的对象。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村民秦树英:熊德明这几年有点,有点出名。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村民黄玉付:她原来都是种田的,都是种庄稼,都是温家宝那次来的时候,她的运气好。
--记者:运气好?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村民黄玉付:我们说她运气好。
--外人看来,被媒体簇拥着的熊德明每天生活过得风光自在,但成名背后,熊德明的日子却被这些事情搅得乱七八糟,甚至连干家务活的时间都没有了。熊德明一夜成名,也给她带来了很多烦恼。
--熊德明:后来我就怕记者来采访了,我说你们每在电视里看到我一次,我的压力更大,因为知道的人就更多了。
--2004年2月,不堪其扰的熊德明只好选择离开家乡,到重庆去打工。这个曾经请总理帮忙讨薪,并且在全国掀起农民工讨薪风暴的焦点人物,就这样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中。
--熊德明在重庆市的一家防盗门厂当劳动纪律督查,这也是因为老板看她敢跟总理说实话给她安排的职位。但她没文化没技术,在城市里干不下去。8个月后,熊德明决定回家。
--熊德明:家里面还有老人,也经常打电话就是说家里面也就是,以前也是这样弄水,也弄不来水,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后来我还是决定,还是想回家。
-- 2004年10月份,熊德明坐上了回家的长途汽车。在车上,她听见了别人谈到自己。
--熊德明:如果有一个熊德明的商标或者熊德明的产品进入了市场,肯定她的销路,都不愁销路,因为知道的人太多。
--一句话刺激了熊德明的神经。熊德明出了名,见了世面,但没想自己是被一叶障目了,只觉得出名打扰了自己的生活,却没想到在外人眼里,到这份名气蕴含着财富。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村民曾祥平:因为她是名人,她名人都相信她嘛,那些买东西的都相信她,那些她还是,那个肯定是好的。
--听了村里村外的人都这么说,熊德明动心了,她决定回家,用熊德明这三个字干点名堂出来。
--2004年底,熊德明还没弄明白品牌是怎么回事儿,更没想好自己到底要利用这点名气干什么,就急忙把自己的名字注册成了商标,而且凡是她觉得能有用的项目,统统都注册了。-- 记者:你以后还准备经营这个吗?托儿所。
--熊德明:就是钱是一样多交,但是项目有那么多,做不做反正就是交一样多的钱。
--记者:还有酒,推销,拍卖,中介,这个你也注册了?
--熊德明:因为就是说我怕人家,也冒熊德明那个牌子去做了,他假如说真正的熊德明还没做到,不是真正的熊德明把那册了。
--花了一万多元钱,注册了一百多个项目,其中除了普通的农产品和副食品,还涉及了中介,咖啡馆,酒吧,养老院等等。注册完以后,当熊德明真正开始下手创业的时候,才明白过来,一百多个项目,她当时能干的只有一个。
--熊德明:我只有养猪,也不会经营其它的商,对不对?我只能养猪。后来我想来想去就是把我这个猪做出产品,做出加工,就是腌制品、香肠、火腿就是这样,我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能进超市该多好?我自己也这样想。
--重庆市云阳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当地农民几乎家家都养猪。
--记者:一般一户养多少头?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村民:现在啊。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村民黄玉容:有些养6头,有些10头。
--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村民:现在的话,最多的养6头、10头。
--在熊德明出名以前和他们一样,家里也养了十几头猪,养猪和外出打工,就是熊德明家的全部收入来源。
--熊德明:当时总理来的时候,也有20头猪。其实家里也就是说,怎么说,也就是缺钱,也就是20头猪已经到了170-180斤就准备卖了,卖了的时候就中途又没有钱买点麦麸。
--养猪卖了钱,然后再买来小猪仔继续养,过去熊德明家甚至窘迫到没有钱买饲料,只能上山打猪草喂猪,养了半辈子猪,也没见着赚多少钱。
--自从出了名,熊德明上过电视登过报纸,还把自己的名字注册成了商标,见了那么多市面回到家乡要创业,却还是要养猪。在这个每家每户只养几头猪的地方,熊德明怎么实现创业梦想呢?
--熊德明带着记者到了她当初回乡养猪的地方,因为三峡工程的需要,那个养猪场已经拆迁。
--记者:从重庆回来就在这儿建了猪场?
--熊德明:对,从2004年12月份就开始,大部分是我们自己的田,然后另外一部分是找村民租用的。 离这个养猪场一公里外,有个屠宰场,负责云阳县的猪肉供应。在建养猪场的时候,熊德明就给儿子下了个很奇怪的指令,每天都要往这个屠宰场跑一趟。而且熊德明专门嘱咐儿子,到屠宰场只观察,不谈生意。
--熊德明儿子李洪波:第一是观察猪,第二是通过老板和这些猪贩子可以相互问一下,现在的猪是啥价。
--半个月后,熊德明发现那个屠宰场最大的日屠宰量大约八九十头,可生猪的货源极不稳定,有时候一天也就二三十头,猪肉经销商经常在那里干等着没有猪肉卖。
--屠宰场老板王万:猪源比较少,其他省份来货源的话,路途当中有一些堵车什么的有影响,有可能就有点缺货。
--云阳县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都选择出门打工,留在山村的人也不会把养猪作为主业。货源不稳定,让屠宰场经常提高收购价。
--王万:时间短的话,像一天两天可能涨不了多少,也就几毛钱,一斤几毛钱,如果时间长的话,那有可能涨1元以上也可以。
--这个发现让熊德明觉得养猪还是有前景的,她和屠宰场达成协议,猪肉量少的时候,自己家的商品猪可以马上补货,但是一斤至少要多3角钱才能卖。
--熊德明:如果有人需要到这个地方来调肉,那里没有提供不出来,我家有,如果他愿意的话,我们就是这个价成交,假如说昨天8块,我今天要8.2块钱或者8.3块钱,就是这样。
--2004年12月,熊德明借了8万元钱,在这个地方建了个存栏量100头的养猪场,这样的规模在村里还算第一个。
-- 熊德明根据屠宰量卖猪,让她家一头猪能比别人多卖五六十元。小试牛刀,熊德明的感觉很不错,但用这种方法卖猪,她注册的那些品牌是一个也用不上。这时候,熊德明有了更大的想法。
--熊德明:要是我真的能建一个,很大的一个猪场,能够把我的猪场,我喂的猪通过加工出来,做出产品,进入超市,那应该是多好?
--2008年,因为三峡工程的需要,熊德明所在的人和镇龙泉村要搬迁。她就想趁这个机会一步到位,建个千头养殖场。这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熊德明:老公啊,包括他们还是不特别支持,因为他们毕竟出门还是少一些吧。熊德明丈夫李建明:不是我们要办那么大的养猪场,根本不可能办那么大。依我的话,不可能干那么大,这是熊德明说的,她要办大的。
--建一个千头养猪场少说也要90万元,熊德明家的拆迁补偿款,再加上积蓄一共就45万元。她向当地政府申请了一片土地,拿着这只够一半的钱就开始在山上建养猪场。
--熊德明:就是说先做两栋猪圈或者是三栋猪圈,差钱也在做,不差钱就把它做好一点点,钱足了就要做好一点点。
--2009年8月,熊德明家的养猪场建了一半就停工了。她在只建了一半的养猪场里勉强养上了一百多头仔猪。没想到,这个举动引起了一家上市饲料企业的注意。这家企业要在全国选一万名养殖户进行扶持,重庆涪陵的分公司选中了熊德明。 饲料企业重庆市涪陵分公司总经理刘明涛:作为熊大姐,她当年从重庆回来,不是出了名了嘛,就出了名以后就回来养猪,起到一个宣传作用嘛。在宣传作用带动的情况下,周围的老百姓都用我们的饲料,那么我们的饲料销量就大了嘛,这是最实在的东西。
--云阳县农民外出打工的很多,大部分农村家庭收入来源靠打工,家里养猪一般也只养个十来头。
--饲料厂就看中了熊德明的名气,想把她扶持起来,带动周围老百姓规模化养殖。
--饲料企业重庆市涪陵分公司总经理刘明涛:包括猪苗以及工场的建设,这些费用的投入,一共是30万的限定资金。如果这个费用不够我们还可以再帮助。这个主要是用于购饲料,用于猪场的建设和猪苗的购买。
--在熊德明的带动下,周围已经有一些农民开始跟着她规模化养猪了。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村民杨志安:她有的学习经验,有的看猪场,看她猪场,问她养猪有的,我们经常去问她,我们现在那个猪卖不出去,我们有几个母猪,我们现在都来找她学。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村民温江运:猪生病了各方面原因。我们不专业嘛,他们专业的,我们可以请教一下。
--熊德明现在的存栏量达到三百多头了,再过两年,她会实现存栏量一千头的目标。到那时候,她还是想把熊德明的商标用上,制作腊肉香肠上市销售。
--虽然现在还是会有媒体约着采访她,但是熊德明现在更关注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以后的产品。
--熊德明:我还是这句老话,说得不好请你们剪辑好一点,还需要你们多给我们牵线,让我们把规模和市场做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养猪的行列。
 
 
[ 植物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湘ICP备17000155号-1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葡萄种植_刺葡萄_林果网_药用植物_花卉网_农资网_植物网等相关资讯,本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本站不承担任何保证和责任!
版权申明: 1、凡本站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需经本网书面授权方可使用,并注明“作者:特色植物网”。 2、本站未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篡改为"稿件来源:特色植物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邮箱:9979052@qq.com 4、其他版权事项请参看:版权隐私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乐平街道办事处秀石街大同沁园小区 邮编 417000  技术苗木合作E-mail:9979052@qq.com 技术苗木合作QQ:9979052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