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黄国旺:我那一年光光投苗投了十多万元,结果到了7月份,那个鱼群一下子一天就全部跑光。
--国家二级饮用水、900多年清流鱼的招牌,在种种诱惑下农民把鱼苗投放到河里,尽管在河道的上下游都拦了网,但收获时,却总是捕不到鱼。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这鱼苗投下去,没办法捕捞,变成捕捞不上来。
--至于鱼群怎么神秘失踪渔民不得而知,于是这片风景如画的水域就变成了危机四伏的不祥之地,有的渔民在这里血本无归,有的在这里倾家荡产。
--然而就在大家恐慌并纷纷退出养殖时,2002年,一个叫黄用富的小伙子不听人劝,借来几万元非要承包这条河道,结果当年,他就是在这条河里,一口气捞上来30多万斤鱼。
--黄用富:当地老百姓他都不相信,我们能抓那么多鱼,他们就是觉得不可思议。

--黄用富出生这个小村庄,初中毕业时,跟村里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到大城市去打工,当过保安、干过鞋厂工人,几年下来,过着勉强能吃饱饭的日子。
--黄用富的父亲黄进南:讲的难听一点,他回来的车费都要我们寄过去让他回。
--2002年,黄用富结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清流县成了家并想到要自己创业。可就在这时,周边的渔民接二连三发生一些离奇的事情。
--九龙溪有着5万多亩水域,当地老百姓俗称大河,这条河里纯天然养殖的鱼口感很好。2000年,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养鱼产业,出台了鼓励村民承包河段养鱼的政策,于是几个村民就大胆地承包,当年,江明辉和黄国旺就承包了4000多亩,到了第二年春天可以捕捞时,他们预想这下至少可以捕捞上来20万斤的鱼,可是等撒下去的网拉回来时,他俩傻眼了。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江明辉:完蛋了鱼跑掉了,跑光了,或者最多就抓一点点。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黄国旺:工钱就更不要去想了,我们鱼苗本钱全部泡汤了,这拦网而且又损失了。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江明辉:那一年损失几十万元,几十万。
--记者:看了害怕了?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江明辉:当然了,那一年就是投资最惨了。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几位村民身上,投下了鱼苗却捞不上鱼,一时间,这条风景如画的大河就变成危机四伏的不祥之地,村民开始对它敬而远之,纷纷退出养殖,一时间这条曾经喧闹的河面,突然变得寂静下来。
--就在这时,从外地打工回来的黄用富,却向父亲提出要养鱼,而养鱼的地点就是那条村民避之不及的大河,父亲听到这话吓一跳。
--黄用富的父亲黄进南:小孩一周多岁去那边,我说我我又没有钱,如果失败,怎么养儿子养老婆。
--黄用富不顾父亲的反对,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了5万元决定养鱼。2002年底,人们发现这条沉寂的河道,又有人在拦网,长期生活在库边的渔民感到,拦网的人肯定是个外行人。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这个养鱼比较危险,没有经验,水比较急就容易被冲走。
--面对村民的质疑,2003年2月,黄用富在投放完鱼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丢下妻子和孩子一头扎到这间在河面上随意搭的小木屋里。
--黄用富:我原来就住在这边,睡就睡在这里,然后有那个液化灶,我们就在这边煮饭。
--记者:为什么要住在这里?
--黄用富:为了怕这个拦网被人破坏掉,也可以观察那个洪水。
--这间不到10平米的小木屋是黄用富吃住的地方,白天检查拦网是否完好,并观察鱼的生长习性。

--黄用富:晚上的时候坐在门口,就是看看外面的夜色,看看星星月亮,特别想孩子的时候,就是把随身带的照片拿出来看看,心里会好受点,老婆在家里面带孩子,对我意见也特别大,又不能在一起。
--经过2个月的观察后,黄用富又做出一件事,这件事更是让周围的渔民都嘲笑他,说他是外行人尽干折腾事,这件事就是黄用富不惜血本在河道的上下游又各布了两道网。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黄国旺:原来的我们父辈下来养鱼也都没有那样,我们是放一道网。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江明辉:那种投资就很高,非常高,投资本钱非常大,水里面搞的东西海里捞针,没捞起来看不到东西。
--面对这个没有养殖经验的小伙子,又爱折腾,村民替黄用富担心这样下去只会越陷越深到时赔得更多。然后6个月后,就在黄用富起鱼的那一天,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跑来看热闹,捞上鱼的那一刻,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么,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为什么会成为养鱼一个美丽的陷阱,别人投放的鱼苗会神秘失踪,可黄用富却一下子捕捞上来30多万斤,难道黄用富发现了鱼苗失踪的秘密,并且找到了破解的良方。
--2002年,就在其他的养殖户因为投放的鱼苗莫名其妙失踪,而退出了养殖时,外出打工回来的黄用富却要承包这条河道养鱼。
--黄用富:我是住在山上,不是靠水边,更不清楚这其中的风险,但是我凭直觉是可以养的。
--黄用富觉得鱼苗不会无缘无故地失踪,肯定有人们不知道的原因,只要把原因找到,借着清流溪鱼的名气,就一定能挣大钱。
--抱着这单纯的想法,黄用富决定冒险一试,为了找到鱼苗失踪的原因,黄用富就住在了水面的小木屋里,通过2个月的观察他发现在这里养鱼果然有反常的地方。
--黄用富:养下去就是发现有问题,就是那个洪水季节的时候,鱼会往上游跑,退水的时候鱼就往下游跑。
--

--黄用富:它是头尖尖的挺长的,它冲击力很强,它就是如果是有一定的空间,它就是看到网片它就往前冲,就一下给穿过去了。
--黄用富在观察中还发现,这些逆水而上的鱼群逃窜过程中,累了大多选择在河道拐弯处休息。
--黄用富:中途会在这个湾里面,就像这种湾它会停留一段时间。
--记者:就你身后这个堵死的就湾?
--黄用富:是,就等于库湾。
--于是,黄用富就在拐弯地方下拦网,并下三道网,每一道网之间距离30厘米,首先解决了鳡鱼冲网的问题。
--黄用富:距离很短隔个三四十米,它如果穿了第一道,前面力气也用得差不多了,第二道因为间距更短,它也没有那么多力气冲了。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黄国旺:我们都是讲这个小伙子胆大而且心细,又勤劳。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黄高升:都是年轻人,事业心很强这个年轻人。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黄国旺:从那次以后,我们这边整个沙芜乡这些养殖户,也都参照他的方法养殖。
--没想到,之前渔民感到恐慌的事情被黄用富用三道网一下子解决了。这一年,黄永富挣了足足30万元,轻轻松松就把欠债还了。之后不少渔民都开始效仿他的方法养殖,这条平静的河道,又开始热闹起来,到2004年,已经有上百户村民开始养殖清流鱼,年产量达到200万斤。
--然而因为是在大河道里分段承包养鱼,所以养鱼过程中容易受大河道水位的影响。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黄国旺:库区里面水位不正常,比如说今年的雨水比较少,这个水肯定自然退得更早,退得更早变成我们投下去的鱼苗,原来养七八个月,我这个鱼可以养到三四斤重,那你如果养三四个月,那这个鱼可能才一斤左右,造成这个鱼又上不了市,变成很多都是几毛钱一斤,拿去卖给人家喂猪。

--2005年,黄用富在用土坝拦起来的300亩水面里,经过几次试验后,发现这样养出来鱼口感跟以前并没有太大差别,这让黄用富有些飘飘然。
--黄用富:我就想说,密度养大一点,一亩养个2000斤,到年底收获了,就是最少也能赚个四五十万元。
--于是,2007年底,黄用富加大了养殖密度,一下子投放16万尾鱼苗,就等着来年9月收获,然而就在捕捞前一星期的一天,黄用富隐隐约约有不祥之感,他觉着可能有一件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黄永富:天很暗,就是乌云密布的,就是像下暴雨的感觉。
--天很阴沉,黄用富一步也不敢离开鱼塘,始终在观察鱼塘里的每一个细节。
--

--黄用富守到夜里12点多才离开鱼塘,可不到凌晨四点,他就听到有人在敲门,说鱼塘出事了!
--黄永富:工人来巡塘的时候就发现鱼几乎都浮在水面上,就是缺氧,那个水也变成很浑浊,才发现这下完蛋了。
--当黄用富赶到现场时,眼前出现的就是镜头里这番景象。
--渔场工人黄国寿:我看到满片都是鱼,都是白白翻过来,大的三四斤,小的可能最少有两三斤以上。
--这一刻,黄用富整个人懵了,眼看着50多万斤的鱼马上就可以上市了,一夜之间,价值上百万元的鱼就变成眼前这一堆堆的死鱼,他担心的事就这样蹊跷地发生了。
--福建省清流县畜牧兽医水厂局水产站站长黄文华:挂电话给我的时候带着哭腔,我说既然已经碰到了,那你先采取一些措施,先把库里面的活鱼解救过来。
--黄用富这才想到要赶紧把死鱼捕捞起来,看能否抢救一些活鱼,他好不容易找到20个工人,开始马不停蹄地捕捞死鱼。

--记者:倒哪里?
--渔场工人黄国寿:倒到外边路边埋掉。
--记者:臭不臭?
--渔场工人黄国寿:那是很臭,闻都不敢了。
--死鱼整整捕捞三天时间,最后抢救回5万斤的活鱼。
--这一年,黄用富赔了100多万元,背下了50多万元外债,妻子因为养鱼长期的分歧最终也离了婚,那段时间,人们看到黄用富经常孤零零一个人在池塘里,一夜之间,黄用富变得什么都没有了。难道这条大河,真的就是养鱼的陷阱,对黄用富来说,规模化养鱼就真的只是一个梦吗?
--洞口村的黄用富,通过3年的观察,找到了鱼苗失踪的原因,并开始在大河的拐弯处拦坝蓄水,进行高密度养殖,然而,就在鱼马上要上市的时候,价值100多万的鱼在一夜之间几乎全部死亡,为此妻子离异,他也欠下了50多万的外债,让黄用富没有想到的是,死了这么多鱼正是和自己拦坝蓄水有关。

--福建省清流县畜牧兽医水厂局水产站站长黄文华:每年的第一股强冷空气下来的时候,表层的水温突然间下降,那就往底下走了,那就形成一个对流,就把底下的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全部带上来了,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很容易引起氨氮中毒。
--因为是死水,鱼的排泄物长期堆积在池底,时间久了就容易产生氨氮等有害气体。死鱼的原因,正是气温骤降导致底下的氨氮有害气体上浮,致使鱼中毒,这让黄用富欲哭无泪。更让黄用富哭笑不得的是,在距离他2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养殖户早在一年前就用同样的方法试验过,结果也是全军覆没。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赖广辉:整个县城都知道了,后面我才知道,反正我那边是乡下,信息各方面还有手机信号都没有,也收不到也不懂,我等于说比他前一年,已经出现这个问题。
--记者:要是黄用富早点来请教你一下,当时也会避免了那么大的一个损失,对吧?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村民赖广辉:那会的,那我们绝对会劝他说,按什么样方法养我们都会跟他讲。
--黄用富没想到自己苦苦摸索三年的养殖模式,竟然只是重走了别人的一条失败之路,为此还欠下了50多万元的外债。就当黄用富感到绝望的时候,县里要加大发展溪鱼养殖的力度,县领导听说了黄用富的事情后,主动协调了银行部门帮助贷款几十万元让他重新创业,这让黄用富激动不已。
--福建省清流县县委常委范成田:我们想把整个渔业做上去,在专业户受到挫折的时候,我们政府要帮助他。
--拿到这笔钱后,黄用富决定要最后一搏。因为有了氨氮中毒的教训之后,他知道要想要这片水养鱼,既要围起来不受大河道水位的影响,同时必须还是活水。2008年,黄用富终于找到这样一个两全其美的地方。
--黄用富:有三股山泉水水源比较充足,做这个坝把这个水拦在里面,然后就是有开关在底下阀门。

--黄用富:这个就是我们的阀门,这个方向这个是我们用来调节水位,我们在丰水期的时候。我们把阀门打开,让水流通。
--记者:怎么流走呢?
--黄用富:就往底下,这边有个涵洞,直径一米多。
--这个库湾有三股山泉水,同时,黄用富在土坝底下埋了水管,可以随时调节水位。为了向记者展示这个地方水有多清澈,黄用富带我们到山泉水的源头去看了看。
--黄用富:你看这都是我们山上下来的山泉水,它都可以直接引用的,你看它都是特别清,我们都可以直接喝,很甜的。
--2009年,黄用富在当地水产部门的指导下合理投放了草鱼、鲫鱼等多个品种。年底,这1000多亩水域捕捞上来100多万斤的鱼,这些鱼吸引了漳州、福州等地客商前来收购。
--漳州客商:主要就是它水质好,吃起来比较甜,我们那边鱼吃起来没有这么好吃。
--福建省清流县畜牧兽医水厂局局长李水根:价价格比这个别的地方养得鱼都贵,仅草鱼就贵5毛到1元钱。
--2009年,清流溪鱼还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在黄用富的带动下老百姓养鱼的积极性更大了。同时,黄用富还投资建设一个加工鱼干的厂房,仅2009年,靠卖鲜鱼和鱼干黄用富总收入达到400多万元,纯利润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