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洽川,是陕西省合阳县境内黄河西岸的一片滩涂川地。黄河在这里从北向南流淌,这里南北狭长,地广人稀,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七处瀵泉,千亩荷花,万亩芦苇”,是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洽川水资源丰富七处瀵泉,水温常年保持在30度左右。一个叫张小军的人就是看中了温泉水中蕴藏的商机,与人合伙投资100多万元在团结村养殖热带鱼。--
陕西省合阳县团结村养殖户 张小军:“咱要养这个热带鱼,热带鱼在咱陕西这一块儿非常非常少,所以它这个市场潜力比较大一点,当时就是养罗非鱼和鲳鱼。”--
养殖场员工 王建平:“水温基本上就是25摄氏度到33摄氏度,低于8摄氏度至12摄氏度就死了。”--
因为以前陕西很少有人养热带鱼,没有可借鉴的技术,张小军从海南引进热带鱼苗的同时专门请来技术人员,所以养鱼很顺利,养殖规模很快发展到100多亩。--
张小军:“这个池子全部是罗非鱼和鲳鱼,包括那上面池子全是罗非鱼和鲳鱼。”--
记者:“这些鱼最初的时候都卖到什么地方去?”--
张小军:“卖到西安、渭南和山西周边城市。”--
记者:“价格怎么样?”--
张小军:“价格还可以,当时鲤鱼、草鱼在三四元钱一斤的时候,这个鱼就卖到10元钱一斤。”--

现在张小军的养殖场有10多万斤罗非鱼和鲳鱼,记者采访期间正好遇见他给顾客捕捞罗非鱼。--
记者:“这一塘大概有多少斤鱼?”--
张小军:“这一塘总共有两千斤鱼吧。”--
记者:“这条鱼有多重?”--
张小军:“这条鱼有五斤。”--
记者:“这鱼现在市场价格怎么样?”--
张小军:“这鱼一斤就是15元钱。”--
张小军利用温泉水养殖热带鱼投入成本和鲤鱼、草鱼差不多,却赚到了两倍以上的钱,这让黑池镇的农民很羡慕,开始有人找温泉也养热带鱼。因为没有足够的温泉水,最终只有2个农户养殖热带鱼,其他农户则利用黄河水在黄河滩涂地套养起了草鱼、鲤鱼、鲢鱼和鲫鱼。--
记者:“为什么要放炮呢?”--
陕西省合阳县团结村养殖户 雷树林:“赶鸟,鸟吃鱼。”--
合阳县黑池镇团结村的雷树林是村里最大的养殖户,靠养鱼一年能赚10多万元。--
雷树林:“就这一片水面100亩,那边还有3个小池子,外边还有4个池子,总共180亩。”--
很快,团结村就发展到38户农民养鱼,养殖水面超过1000亩。--
陕西省合阳县团结村养殖户 雷耀民:“从这儿到前面那个桥,这基本都是我们村的,大概有1000多亩,大部分鱼塘都加黄河水,黄河水里面带的野生鲶鱼、乌鲤鱼多得很。”--

养殖户雷树林逐渐发现,附近2公里以外莘里村的农户,经常到村里购买清塘时才能捕捉到的黄河特有鱼种。--
记者:“他们主要买一些什么鱼呢?”--
雷树林:“就是我们这池子里的乌鲤鱼和鲶胡子,就是黄河鲶鱼,他们买一些高档鱼。”--
当地人说的黑乌鲤鱼,学名“乌鲤”。主要生活在黄河滩涂的芦苇荡、莲藕地和鱼塘最底层,专门捕食各种小鱼小虾,生性凶猛。--
一次清塘时,雷树林捕捉了一条10多斤重的黑乌鲤鱼,最后这条鱼被莘里村农民以超乎想象的价钱买走。--
雷树林:“买的我那条黑乌鲤鱼重10斤,人家就专门在这里卖了一条乌鲤鱼,出了250元钱。”--
后来莘里村来团结村购买黑乌鲤鱼、黄河鲶鱼及其它鱼的人越来越多。--
记者:“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来买鱼?”--
陕西省合阳县团结村养殖户 雷先锋:“我也说不清楚,都是骑着自行车,有的骑着摩托车来,带上十来条鱼就走了。”--
莘里村农民购买这些鱼到底做什么呢?这成了萦绕在团结村养鱼户脑海里的一个谜团,最后还是最初养热带鱼的张小军,揭开了其中秘密。--
原来莘里村的农民都居住在当地一个叫处女泉的景区里,而处女泉每年都有10多万外地游客度假旅游,这些游客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2008年4月4日,黄河岸边气温才18度,记者就遇到一批在处女泉游泳的西安游客。--

西安导游郭美子:“到了六七月份人就特别多。”--
记者:“旺季这一块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呢?”--
洽川风景区船运部经理 徐延君:“那就人多得跟下饺子那个感觉一样。”--
来处女泉旅游的游客中西安游客最多,处女泉距离合阳县还有20公里,游客来了要吃要住,这给本身居住在景区的莘里村农民带来了商机,一些村民在家里办起农家乐,给游客提供食宿。--
记者:“怎么想到在这儿来吃农家饭呢?”--
西安游客 卢志飞:“你要在这儿玩,肯定要尝尝农家菜。”--
记者:“最有特色的农家菜你觉得是什么呢?”--
西安游客 雷晓娟:“黑乌鲤鱼。”--
记者:“感觉怎么样?”--
雷晓娟:“很不错,跟平常吃的鱼肯定不一样。”--
记者:“一天能来多少游客?”--
农家乐经营户 王波:“有时人多,一天20几桌饭。”--
莘里村的农家乐迅速发展到60多户,家家都以鱼做特色菜,黑乌鲤鱼、黄河鲶鱼、罗非鱼、草鱼、鲤鱼、鲢鱼都被搬上餐桌,游客多时一天消费几千斤鱼,养殖户张小军发现这些鱼都来自团结村和周围养殖户。--
张小军:“到五一黄金周和十一黄金周的时候,路上到处停的是车。吃饭就跟超市排队一样,排队吃饭,这边人刚起来,东西还没收拾完,那边就急着坐占座位。”--
团结村的养殖户发现了莘里村人赚钱的秘密之后,也有了想赚这部分钱的想法,张小军就是其中一位。--

张小军:“当时就想咱自己养鱼,咱自己把鱼一加工一卖,一做一卖是不是附加值更高一点。”--
2004年8月,张小军用养鱼赚来的300万元在养殖场旁边建起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温泉度假山庄,以鱼宴吸引游客。--
张小军:“咱这个鱼宴鱼做法要一百多种,制成菜谱以后,客人自己点。”--
记者:“主要以什么鱼为主?”--
张小军:“主要还是以咱养的罗非鱼和鲳鱼,咱洽川的黑乌鲤。”--
虽然推出了鱼宴但是张小军的生意并非想象中那样兴旺。--
记者:“这边的人脉跟那边相比的话,他是不是还是有很大差距?”--
张小军:“还是有些差距。”--
记者:“多大的差距?”--
张小军:“大部分人是冲着景点旅游来的,这个地方有些人还不知道。”--
看到张小军投资300万元建起的山庄始终都没能火起来,团结村一些也想发展垂钓烧烤农家乐的养殖户,放弃了发展农家乐的想法,又专心养起了鱼。--
2007年,这个叫王中朝的人在村里开了一家特色鱼专卖店,专门从养殖户手里收购黑乌鲤鱼和黄河鲶鱼进行暂养,然后再零售给莘里村的农家乐。--
活鱼经营户 王中朝:“这是咱当地的特色鱼,就是黑乌鲤。”--

记者:“这种鱼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
王中朝:“它就生活在芦苇荡里,莲菜池里都有。”--
生意最好时,王忠超一天要给农家乐老板供应2千多斤鱼。--
记者:“有牙齿有舌头。”--
王忠超的妻子:“我都没这么看过。”--
王中朝:“你看这鱼嘴有多大,有半斤重这么长的鲫鱼,一口可以吞下去了。”--
记者:“你这一条鱼,现在能卖多少钱?”--
王中朝:“这条鱼将近10斤重,按一斤20元钱算,就要卖200元钱。”--
现在处女泉附近的农家乐已经有130多家,一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农家乐消费的鱼90%来自团结村,团结村的鱼通过游客在外打出了名气,他们养殖的草鱼、鲤鱼、鲢鱼又卖到了临近地区和山西、河南、甘肃等外省市场。--
编导:殷际辉 摄像:颜志宏--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