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植物技术 » 作物网 » 作物新闻 » 正文

粮食生产:我国粮食产量“七连增”是怎样实现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17  来源:中华粮网   作者:本文作者  浏览次数:967
        年终盘点传来喜报,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4641万吨(10928亿斤),比上年增产2.9%,这是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也是连续第四年粮食总产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呈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为我国成功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使稳定粮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连续增产难度大大增加。但奇迹就这样发生,在这样一个极端天气频发、农产品市场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下,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七连增”,而且是连续第四年总产保持在了1万亿斤以上,这是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1万亿斤的水平。

  大灾之年,实现粮食“七连增”,粮食产量创新高,确实了不起,真是不容易。汇总各地的经验,深入采访探究,我们看到,粮食产量“七连增”是政策扶持的结晶,是科技支撑的体现,是各地区各部门艰苦努力的成果。

  “强农稳粮”保增产

  奇迹的创造关键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国家强农、惠农和稳粮政策的强力推动,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指导意见。

  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引下,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政策新举措相继出台。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下发七个以加强“三农”为宗旨的“一号文件”。这七个“一号文件”,连续推出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针对性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形成了日益完整的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框架体系。七个“一号文件”推进了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粮食稳定发展,是粮食“七连增”的重要政策保证。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导向十分明确,力度不断加大,成效非常明显,‘减法’、‘加法’、‘乘法’一起做,调动了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政策扶持的“减法”、“加法”、“乘法”,使粮食和农业生产政策实现了从“取”到“予”的历史性跨越,激发了农村生产活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大解放。

  减法:全面取消粮食生产的各种税费,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减轻负担1300多亿元。

  加法: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制度,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建立补贴制度,实行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四补贴”政策,并且不断扩大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水平。资金由2004年的14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09.5亿元,今年达到历史最高点1345亿元。同时,大幅度提高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用于农田水利设施方面的投入。

  乘法: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制度和重点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粮食收购价格水平逐年提高。从2004年开始,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并不断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2008年以来,又出台了重点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多次启动玉米稻谷大豆等粮食作物临时收储。

  此外,国家针对突发事件、突出问题,在农业抗灾救灾和粮食生产的紧要关头,及时出台应急政策。例如,2008年3月,针对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冲击和国际粮价暴涨的影响,国务院出台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10项措施。2009年5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国务院专门出台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8条措施。

  特别是今年,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国家更是加大力度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生产政策措施。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国务院8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业抗灾救灾和粮食生产工作,先后出台了小麦弱苗施肥补助政策;在南方双季晚稻、东北粳稻生长的关键季节,出台了增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政策。中央财政又对64个产粮大县实施重点奖励,在年初预算安排“三农”支出8183亿元的基础上,新增财政补助资金超过100亿元。

  这些重要政策措施,有力支持了农业抗灾救灾,充分调动了农民务农种粮和各地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赢得了今年粮食丰收的主动权,成为促进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技兴农强支撑

  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逐步加快,先进的科技用于粮食生产,使粮食品质和产量得到提升。

  近年来,全国启动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探索了“高产创建”这一大面积集成推广实用技术的新途径,构建了主要粮食作物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今年,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应变及时、指导到位,良种良法、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推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全国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种子统供率达到66%。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比上年增加了一倍。“高产创建”有力辐射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成为抗灾夺丰收的最大亮点。全国4380个粮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656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20多公斤。整个“十一五”期间,粮食平均亩产比“十五”高26.5公斤。

  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科技推广不断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大为改善,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今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2%,超过土地、劳动力和物质等要素投入的贡献份额。两个52%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进入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新阶段,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粮食增产的决定性力量。

  针对近年来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新情况,我国积极创新防灾减灾工作思路和模式,提高科技救灾水平。特别是今年,科学抗灾救灾力度之大超过以往,做到了“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今年粮食实现抗灾夺丰收,科学抗灾、科技增产是最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已经构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正在快速推进,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有效提升了粮食生产科技的支撑能力,成为创造“七连增”奇迹的重要“推进器”。

  合力推动夺丰收

  粮食“七连增”,是各级党委政府在“三农”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充分证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粮食稳定发展的科学选择。

  在今年的粮食生产中,面对自然灾害频发的严峻挑战,各地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克服不利气候条件影响,抓住有利天气,抢农时播种,科学管理,为大灾之年夺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和抗灾救灾的紧要时刻,政府有力有效的引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政策扶持、政府引导、行政推动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彰显。从中央到地方,全力促进粮食生产,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各部门齐心协力、协同共进的工作格局已开始形成。

  在大灾面前,各级党委政府重农抓粮工作扎实有效,应对各类灾害措施及时有力。各级农业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狠抓政策落实,狠抓防灾减灾,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在关键农时、关键环节及时部署,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的影响和损失,牢牢把握了农业生产的主动权。灾害面前,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奋起抗灾救灾,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50万名农业科技与推广人员在生产一线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农业生产水平和抗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确保了全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

  粮食“七连增”是一个辉煌的成就,也是一个新台阶、新起点。站在“七连增”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粮食稳定发展新的突破,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是“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课题。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稳定发展道路,我们必将创造出更大的奇迹。(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长2.9%

       济南培育出史上最牛小麦品种--济麦22

       超高产小麦 亩产3倍于世界平均水平

       未来几年中国将重塑世界粮食市场格局
 
 
[ 植物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湘ICP备17000155号-1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葡萄种植_刺葡萄_林果网_药用植物_花卉网_农资网_植物网等相关资讯,本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本站不承担任何保证和责任!
版权申明: 1、凡本站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需经本网书面授权方可使用,并注明“作者:特色植物网”。 2、本站未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篡改为"稿件来源:特色植物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邮箱:9979052@qq.com 4、其他版权事项请参看:版权隐私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乐平街道办事处秀石街大同沁园小区 邮编 417000  技术苗木合作E-mail:9979052@qq.com 技术苗木合作QQ:9979052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