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植物技术 » 蔬菜网 » 生姜 » 生姜栽培 » 正文

姜麦套作优质的高产技术 .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2-29  浏览次数:93
核心提示:姜麦套作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减少插遮工序,解决姜粮争地矛盾,一般亩产生姜2000-3000公斤,高产达3500-4000公斤,小麦亩产300-4D0公斤。其技术措施如下: 一、套种模式在保证生姜密度的前提下,确定姜麦套种间距。试验表明;以行距50厘米,其间留出套种行,开沟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姜麦套作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减少插遮工序,解决姜粮争地矛盾,一般亩产生姜2000-3000公斤,高产达3500-4000公斤,小麦亩产300-4D0公斤。其技术措施如下: 

    一、套种模式  在保证生姜密度的前提下,确定姜麦套种间距。试验表明;以行距50厘米,其间留出套种行,开沟播种两行小麦的模式产量最高,遮荫状态以三分见光七分荫为宜。也有在生姜行上,撤种越冬菠菜,以提高经济效益的。 

    二.整地施肥  生姜需肥量大,因此种麦前应亩施优质土杂肥5000公斤,三元复合肥70-80公斤,深耕25一30厘米,耙细整平,东西向作畦,畦长对一周米,畦宽50厘米。 

    三、适期播种   生姜宜在5厘米地温稳定在16-17C时播种。播种时先在畦内开10厘米深沟,浇透水,水渗后,将姜种排放沟中,姜芽朝南,覆土5-6厘米。小麦在10月下旬一11月上旬播种。生姜株距17―20厘米,亩栽植6500-7500株。小麦随品种和播期而异,基本苗掌握在15-25万之间。 

    四、田间管理  1.小麦冬前培育壮苗,早春促苗早发,拔节初期亩追尿素20一5公斤,并浇水,及时防病治虫,确保丰产丰收。2.生姜(l)遮荫差不耐光,尤其幼苗期正值初夏,阳光强烈,必须遮荫。麦收时只收麦穗,留下麦杆作遮荫草,至7月下旬苗高40厘米时,除去麦秆。也有在种姜南边,两行小麦之间点种1行玉米,株距40厘米,每亩3000株,8月上中旬收获鲜玉米。(2)中耕除草姜根系找,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一般出苗后,结合浇水中耕l―2次,以松土保墒。幼苗期生长缓慢,又值高温多雨季节,易造成杂草丛生。人工除草用工较多,可用禾耐斯、除草醚、除草通、拿捕净、氟乐灵等防治。应按说明书操作,以免造成药害。(3)追肥浇水培土苗高25-30厘米,有1―2个分枝时,亩施尿素15一20公斤;姜苗三股叉时(立秋前后),亩施三元复合肥 30~35公斤;姜苗 5~6个分枝时(9月上旬)是生姜需肥高峰期,应重追肥,亩追三元复合肥50-60公斤。 

    生姜播种后,待80%幼苗出土应浇第一水,幼苗期绕小水,结合浅锄促根系发育。夏季天气炎热,蒸发量大,应勤烧水降温。立秋后进入盛长期,需水量大,应保持土壤湿润。收前一周停水控姜,以利收贮。烧水一定要用井水、清水,切忌浇洗衣粉、肥皂水。还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结合重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变沟为垄。盛长期根茎迅速膨大,垄面常被撑裂,因此结合浇水随时培土,至30厘米左右,为根茎生长创造适宜条件。 

    (4)病虫防治    苗期喷90%放百虫1000信液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地下害虫用甲基异柳磷、神农丹防治。姜瘟病用80%已磷铝300倍,70%改克松1000倍混合灌根,或用70%甲醛100倍液饶根。田间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带出田外集中销毁。病穴用生石灰粉或漂白粉原粉处理。 

    五、收获1.小麦蜡熟末期,只收麦穗留麦秆作生姜的遮荫草,于6月10日前收获完毕。2.生姜(l)掏者姜:如市场紧缺,在立秋前后可掏出老姜上市。即在姜棵北边,用小铲轻除种株泥土,露出老姜,用手按住主茎与种姜连接处,在老姜前侧插下铲刀并上翘,使老姜与主茎脱离,用上封好美株,使土壤与姜根密接起来。扒老姜造成伤口,易导致病菌侵染、根茎腐烂,放在多雨或病区不宜提前收者姜。(2)新姜收贮:霜降以后,地上部尚未冻枯时收获。选无风晴天上午,掘取后自茎秆基部掰去姜苗,随即运回,放入室内或地窖难藏或用沙层积于洞内,不需晾晒,否则外皮干燥影响品质。入客后10天内呼吸旺盛,伤口产生愈合组织,二氧化碳浓度高,不可密封。10天后洞口用泥土密封,顶部留一通气孔。新姜后熟一个月,使去芽(茎)伤口愈合,芽尖圆满即圆头结束。根据市场需要,陆续上市。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 植物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湘ICP备17000155号-1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葡萄种植_刺葡萄_林果网_药用植物_花卉网_农资网_植物网等相关资讯,本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本站不承担任何保证和责任!
版权申明: 1、凡本站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需经本网书面授权方可使用,并注明“作者:特色植物网”。 2、本站未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篡改为"稿件来源:特色植物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邮箱:9979052@qq.com 4、其他版权事项请参看:版权隐私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乐平街道办事处秀石街大同沁园小区 邮编 417000  技术苗木合作E-mail:9979052@qq.com 技术苗木合作QQ:9979052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