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植物技术 » 生态种养 » 生态致富 » 正文

蔬菜大棚养鸡--鸡好菜好--两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2-17  来源:CCTV7《致富经》  浏览次数:1185

    [内容速览]浙江嘉兴油车港镇的王金松,找到了一个常年销售肉鸡的市场,但建鸡场的费用是个难题,于是他想起了大棚养鸡,没想到的是,当肉鸡产业发展起来时,当地的雪菜生产也跟着受了益。<\/strong>--
    5月的浙江,气温已经上升到摄氏20多度,但在嘉兴市秀洲区钱家桥村的一些村庄旁,随处可见一座座冬日里常见的、捂得严严实实的大棚,按理说,这样的气温没必要再到大棚里种植蔬菜,那么大棚里到底种的是什么?--
    原来这些特殊的大棚是鸡舍,密密麻麻地养着从广西引进的三黄鸡,一个150平方米的大棚可以放养1000多只鸡,一年可出三到四批。--
    王金松:“冬天的时候密密麻麻的,现在我估计它这个,一个平方10到12个最多了,最多养15个,15、16只一个平方。”--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些养鸡的大棚到了一定的时间必须移到别的地方搭建,原先养殖的地方则用来种植雪菜等农作物,油车港镇农民利用这种方法发展种养业,年产值近4000万元。而这个别出心裁的创意,却是缘于一家烧鸡厂的一次严重缺货事件。--
    1997年,秀洲区油车港镇的陈宏达在当地建了一家烧鸡厂,专门供应上海市场。厂子刚建好,陈宏达便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
    陈宏达:“当时的货源我们基本上就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的,没有原料,最紧张的时候,我们派人在这个马路上等车子,路过卖鸡的车子就招手上他们停下来。”--
    由于当地养三黄鸡的人少,收购的地点固定不下来,质量很难保证,时间长了,陈宏达就想找一个稳定的生产基地。2000年,陈宏达与油车港镇的王金松合作,由王金松在当地发动群众养鸡。--
    王金松:“烧鸡厂当时需要大概一年几十万只,大概五六十万只,如果小规模的搞肯定是不够的。”--
    在当地,建一个永久的养鸡场,每平米就需要100多元,要是成规模地养殖,一次性投入很大,在畜牧兽医站做技术员的王金松了解到,有的地方利用大棚养鸡效益也不错,这样做每平方米的成本只需要20元,王金松决定在自家的地里搭建大棚养鸡。--
    王金松:“第一批鸡因为行情还比较好的,成本全部回收以后,还赚了1万多元。”--
    2001年,王金松的做法在当地引起了多米诺骨牌效应。5+3秒--
    王金松:“第一年大概是发展了七八户吧,第二年大概是20多户。”--
    夏福明:“我去看他们大棚养出来的鸡漂亮,一个建棚的成本便宜,看上去整个实惠,就自己建一个。”--
    张惠良:“看他这个养鸡,这个生活可以 ,还可以,那肯定,他这个钱是从哪里来的,肯定是养鸡方面去赚来的,那肯定要跟他学。”--
    张惠良学着王金松在自家的地里搭建大棚,顺风顺水地养了两年鸡后,就遭遇了第一个坎,而这种现象在王金松和其他养殖户那里也同样存在。--
    张惠良:“养了两年,发现这个病多了,病菌好像不小心就感冒了,什么了。”--
    王金松:“反正不管你怎么消毒,总归不能搞的那么,不能那么彻底的,到后来呢,比较难养,养不好。”--
    原本养得好好的鸡,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地生病?除了定时给鸡棚消毒外,张惠良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尽管如此,每年光靠养鸡,张惠良还是挣了不少钱。--
    张惠良:“大棚稍微好一点,用传统的方法,我们小打小闹肯定搞不好,大棚你鸡养得多一点,赚钱有的时候赚得多一点。”--
    这一年,他又在这两个大棚旁边新建了一个大棚。--
    张惠良:“新的跟旧的棚好像养起来不一样了,就感觉好像好养一点。”--
    新旧大棚一对比,张惠良找到了促使旧大棚里的鸡容易发病的原因 。--
    张惠良:“这个棚时间长了,就是你消毒再好,也不行的,有的病菌在土里面的,没有办法把它杀死,杀不掉的。”--
    由于固定大棚是直接建在地里,养殖时间一长,各种病菌滋生在土壤里不容易被清除干净,而将使用到一定时间的大棚,转移到没有病菌的地方,就可以有效减少鸡群染病的几率。张惠良这么一移动,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记者采访时正好赶上他卖了一批鸡。--
    油车港镇畜牧兽医监督所 副所长 王兴强:“养了三年以后就挪个地方,再进行搭建新的鸡棚,就这样的,不断不断地挪,这样不断在更换以后呢,这个鸡棚就是病菌少,生长快,成本也低。”--
    用移动大棚养鸡,能使一亩地的年收益达到七八万元,比单纯的种蔬菜翻了几番,许多养殖户纷纷扩大规模,但夏福明扩大生产规模时,却遇到了一个没想到的问题。--
    夏福明:再想发展呢,因为我自己的田没有了,全是挺远的,不能养鸡的。”--
    夏福明的其它土地远离村庄,而且分散在不同地方,如果全在自己的地里养殖,管理上非常不便,只能租赁靠近村庄的土地。张惠中家的地紧挨着夏福明的养鸡棚,当夏福明找到他商谈租地时,他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张惠中:“这个地方他向我租的,租金每年是按照产量的。”--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按照养殖规律,三年后夏福明把这块雪菜地交给了张惠中,张惠中在这块地上继续种着他的雪菜,但当雪菜收获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张惠中:“产量高了,本来这个田里没有有机肥的,从前没有的,他养了鸡以后,这个鸡拉屎地就肥了。”--
    夏福明:“产量高多出1/3了,像我们这里种一季水稻,一季雪菜,种下去那个水稻、雪菜特别好的。”--
    原来鸡棚里每天都堆积了不少的鸡粪,养殖户们每次清理鸡棚都是把鸡粪直接埋到地里,时间一长,就变成了上好的肥料,雪菜增产的秘密解开后,油车港镇16000亩的雪菜需要大量的鸡粪,一时间,鸡粪成了抢手货。--
    夏福明:“都要凭关系的,没有关系拿不到的,鸡粪特别紧缺,早点要,像你明年要的鸡粪,今年订好了。”--
    油车港镇镇长 郭荣根:“鸡粪这方面,肥力方面可以用于蔬菜的种植,这样呢,就是互补,那么同时呢,对家禽养殖一块来讲呢,也减少了防病的难度。”--
    通过在菜地里建移动鸡棚,不但节省了建固定鸡舍需要的大笔资金,而且鸡粪能肥田,菜地经过鸡群的活动,还减少了虫害,种出的农作物产量很高。因此,在当地越来越多的人搭建这种移动大棚搞养殖。--
    夏福明:“现在呢,我已经20几个大棚了,一个大棚可以挣1万元钱一年。”--
    徐志宝:“我看夏老板养了那么多鸡,一年赚几十万,我想他养一年的鸡,像我厂里上班,1万元钱左右的话,我要做一辈子了,抵他一年了,所以我回来了,我一年,我要求不高,我赚2万就可以了。”--
    目前,油车港镇已有近137户农户采用这样的模式养鸡,年出栏肉鸡250万羽以上,用鸡粪肥田种植的雪菜增产80多万公斤。短短几年间,油车港镇已发展成为浙江省生态养殖示范小区。--
    嘉兴市秀洲区委宣传部协助拍摄--
    编导:周勇藻 摄像:刘杰--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责编:程振宏--
 
 
[ 植物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葡萄种植_刺葡萄_林果网_药用植物_花卉网_农资网_植物网等相关资讯,本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本站不承担任何保证和责任!
版权申明: 1、凡本站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需经本网书面授权方可使用,并注明“作者:特色植物网”。 2、本站未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篡改为"稿件来源:特色植物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邮箱:9979052@qq.com 4、其他版权事项请参看:版权隐私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乐平街道办事处秀石街大同沁园小区 邮编 417000  技术苗木合作E-mail:9979052@qq.com 技术苗木合作QQ:9979052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