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让他哭笑不得的是,有一天,他居然作为反面教材,登上了当地一家报纸的头版头条,而且,才40多岁的他就被记者称为老汉。
--萧山日报副总编王平:我到这里采访时,看到他在泥地里工作,脸上又是汗又是泥,看上去很老很土的样子,因为甲鱼卖不出去,心里也不好受,也比较沮丧,所以看上去就是一个纯粹的小老头子这种形象。
--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0年以后,那位老汉再一次登上那家报纸,然而,人们发现,报道中的龚老汉,已经成了“养鳖大王”;10年前的那个农村小老头,摇身一变,成了拥有上亿资产的富豪。

--老汉名叫龚金泉。养甲鱼之前,他是当地最早做建材生意的人,没几年就赚了300多万;之后,他又成了当地最早炒期货的人,然而,这一次他却深陷泥潭,钱砸的越多蒸发的越快,等他下决心退出的时候,300多万已经所剩无几。
--龚金泉:不是说30万,是300多万元钱,不是开玩笑,这300多万元钱一下子就没有了,没有了回来以后,就是走路也不会走,就走错了,昏头转向了。
--几百万元血本无归,这龚金泉还能否东山再起呢?
--然而,没过多久他就有了惊人的举动。 1995年,他承包了镇里一直无人问津的500亩荒滩。
--当时,杭州一带养甲鱼的人很多,但大多在大棚里养殖,几个月就可以出售,周期短,来钱快。龚金泉承包荒滩也是要养甲鱼,但他觉得外塘生态养殖的甲鱼,品质好、价格高,有市场潜力。

--龚金泉成了当地最早养外塘甲鱼的人。他在沙滩上接连挖出30多个池塘,然后从日本买回一种叫日本中华鳖的种苗。他把10万元的甲鱼苗投进了池塘,也把全部希望投进了池塘。
--外塘甲鱼起码3年以后才能上市,期盼了3年,龚金泉欣喜的看到,他的甲鱼大多长到了2斤以上。由于在外塘活动范围大,并且像野生的一样经过了几个冬眠期,与温室甲鱼比起来,他的甲鱼活动能力明显要强,裙边明显要厚,体型也明显要大。
--技术员:温室里生长密度高,排污,甲鱼拉出来的粪便也比较多,所以温室里的甲鱼肯定不如外塘的甲鱼品质好,经过外塘养殖以后,甲鱼不光是体型非常漂亮,后面宽,它是一个椭圆形,但是它的尾部非常宽,它的裙边很宽,裙边厚,你看裙边多厚,很多小孩子都爱吃这个裙边。

--龚金泉:别人不认识你这个是外塘甲鱼,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外塘甲鱼,没人知道这个是外塘养的,我们再卖也卖不掉。
--由于人们对外塘甲鱼还很陌生,况且,温室甲鱼每斤才30元,龚金泉接近3倍的价格,招来的只是人们嘲讽的目光。
--当时,龚金泉的池塘里已有商品甲鱼7、8万只,每天光喂料就要喂1000多斤,等于每天要往水里扔4000多元,维持运行全靠贷款。他陷入卖不掉,又养不起的困境。 最终,在市场面前,他不得不低下了头,一个月内天天降价,最后降到一斤31块。
--龚金泉:我脑子里想,高一元钱一斤总是要高的了,别人的甲鱼卖30元钱一斤,我们的甲鱼只要卖31元钱一斤,那这个行贩还要用脚踩踩,你的甲鱼怎么要比别人的贵一元一斤呢,消费者不认识,乃至行贩都不认识,那个时候就麻烦了。
--对于龚金泉来说,比温室甲鱼高出一块钱,只是给自己和甲鱼象征性的留了一点自尊。
--卖了一个多月,每出手一斤甲鱼就亏20多快。龚金泉就像当初炒期货一样,又掉进了一个赔钱的陷阱。
--龚金泉:每一天甲鱼要吃半吨饲料,每天要吃的,甲鱼卖不出去,饲料还照样要喂,那个时候是真的着急了。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人们明白,自己的甲鱼是比温室甲鱼要好许多的外塘甲鱼呢?龚金泉干着急,没有一点办法,然而,就在这个时侯,他的遭遇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注意。

--萧山日报副总编 王平:他因为是注重养殖而当时忽略了市场开拓,像他这样的情况,作为我们新闻单位,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就觉得很来劲,我觉得这个肯定是一条好新闻。
--龚金泉无论如何想不到自己会登上报纸,更想不到自己才40多岁就被人称为老汉!
--龚金泉:登出来的时候,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龚老汉,我想想我就这么老了,我变成一个龚老汉了,他就是说我只有埋头拉车,没有抬头开路,你走错了路,让别人不要向我学习,他龚老汉现在是痛哭流涕,那我想
--我这个人是从来没有哭过,哭是不会哭的,我这个人,那这个心里,我是觉得很痛心的。
--这篇报道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
--这个只顾拉车、不顾看路,一门心思养外塘甲鱼的老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龚老汉”这个称谓马上在熟人之间传了开来,以至于从此成了他的外号。
--靖江镇原副镇长:不分大小,男女老少都叫他龚老汉甲鱼,我们有时候就是龚老汉甲鱼你现在爬在何方,在那个地方就是你现在爬在何方。
--龚金泉:上上下下领导也是龚老汉,你在哪里,不叫我龚金泉,不再叫我名字了,他就龚老汉。
--没卖掉甲鱼,却得来了外号,龚金泉啼笑皆非。然而他并不知道,此时的他,无形中正引领着一场养殖潮流。原来,当时温室甲鱼由于一哄而上已经很难赚钱,当地政府正在想办法引导养殖户调整思路。龚金泉成了一个现成的典型,很多人前来参观学习。当地媒体对这个先走一步的人,又连续做了几次深入报道。

--2008年下半年,市场风云突变,甲鱼严重积压。然而人们发现,龚金泉不但没有停止销售,而且还回收别人的甲鱼。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秘密就来自这一座名字也叫龚老汉的甲鱼庄园。
--龚金泉:搞休闲并不是要赚钱,就是为了让人们来看我是怎么养的甲鱼。
--原来,龚金泉发现近几年杭州的休闲旅游市场很旺,就想借机推销自己的甲鱼。他在池塘边上建了一批休闲设施,并主动与杭州的一些单位联系,免费接送人们到他这里参观、游玩。
--有一天,龚金泉发现,有一位从杭州来的女士对甲鱼看的非常认真,一打听,原来对方是日本一家水产公司的翻译。第二天,他专门到杭州回访了这位女士,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并提出一起去日本拜访他们的公司。
--翻译:龚老汉到杭州来找我,他希望就是说要不我们改天过去看一下。
--在日本,龚金泉了解到,对方是一家颇有实力的水产公司,随后,他又邀请对方来他的养殖场考察,顺利拿到每年100多吨的销售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