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完熟栽培技术在我国台州地区最先应用。丽水市农业科技人员于2006年从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引进了该项技术,并在丽水市莲都区太平乡下岙、木后,仙渡乡梅田等地进行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应用能使柑橘显著提高品质,固形物含量提高1%—4%,尤其能大大提高第三批次果,即树冠内膛、下部果的品质与效益。这部分果若早采则大多数为杂次果,售价低,完熟栽培采摘果实售价可明显提高,变杂次果为优质果,经济效益比普通栽培可提高200%。但该技术在丽水应用与台州相比,技术原理虽相同,但应用的品种、地点等范围、立地条件要求、完熟的时期等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能让丽水更多的橘农能充分理解并很好地应用该项技术,现将在丽水实施应用的主要技术及应用过程中部分橘农产生的误解问题介绍如下:
1、露地柑橘完熟栽培在丽水主要技术
柑橘成熟过程有末熟、成熟、完熟(最佳成熟度)及过熟之分,随着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种植面积的扩大,原先早熟温州蜜柑宫川等品系的早熟优势已逐渐失去。而将果实延后采收,在其品质最佳状态即完熟期采收上市的技术优势已逐渐突显出来。所谓完熟栽培就其核心技术就是如何围绕果实品质最佳表现期采收而采用多项配套技术措施使柑橘果实的外观和内质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优质果率,增加收益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其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
1.1 园地、品种、树势选择
一般选择座北朝南,冬季温暖无冻害的山坡、丘陵地较好。土质粘重的水稻田、平原地、圩地采用完熟栽培不够理想。因丽水冬季入寒较早,露地完熟栽培的品种最佳选择是早熟温州蜜柑的宫川、兴津、龟井等品系,其它品种除有可利用的特殊小气候外均有很大的冻害风险。树龄在10年以上,树势以选择中庸或偏弱的成年树最好,树势旺强者往往结果不良,出现粗皮大果,品质差且容易浮皮。
1.2 大枝修剪,改善光照
以往在柑橘生产上因强调高产,丽水柑橘生产园多实行密植栽培和轻度修剪,有些橘园甚至放任不剪。造成外围枝密集、郁蔽,枯枝、病虫枝多,树冠内部空膛,果实着色不良,品质下降。对密植园必须隔行或隔株间伐,树冠交接部分采取疏删修剪、逐年回缩。目前推广的修剪方式主要是大枝修剪,重点疏除或回缩扰乱树形结构的交叉重叠枝、密生枝、直立向上枝和下垂枝。对树冠互相遮光郁蔽,结果部位严重上移,或树寇间出现枝梢交叉重叠的,采取大枝修剪。通过疏删大枝压顶抽空,开“天窗”、“侧窗”,使树冠高度控制在2.3—2.5米。行间保持0.4—0.8米的空间,主侧枝排列有序、分布均匀、光线通透。
1.3 疏花疏果,调节果量,合理挂果
为避免结果过多而造成果实太小,品质下降,甚至导致大小年结果,要求果农在定果后陆续疏果,叶果比控制在20—25:1,果实大小控制在每只100—125克,此果比例越高越好,要求至少达60%以上。早熟温州蜜柑大小年结果现象较普遍,克服大小年根本措施是疏花疏果。疏果比疏花耗人工少,较切合生产实际。疏果的方法有枝群疏果法,半树交替疏果法和全树均匀疏果法等,其中以枝群疏果法操作简便且果实分布均匀。具体方法是以直径1—2厘米粗的枝组为单位,一部分枝条全部疏果,一部分枝条不疏果,使枝组间轮换交替结果。疏果的时间在第2次生理落果后的7月上旬为宜。
1.4 平衡营养,科学施肥,确保树势生长中庸
影响柑橘品质有很多因素。如叶片氮、磷、钾含量,土壤交换钙含量和土壤PH值等。因此,生产中首先应重视土壤改良,通过深翻压绿,施用石灰,调整PH值,提高土壤有质含量。其次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但有机肥的量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品质。有机肥的种类以桐籽饼,菜籽饼最好,逐步实现配方施肥。第三,全年氮、磷、钾的比例控制在1:0.5—0.6:0.8—1范围。特别应重视壮果肥的施用,此次施肥利用率最高,且能有效改进品质。
针对原来氮肥过量而钾肥不足导致柑橘品质不高的问题,要求橘农调整氮磷钾比例,使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比例由原来的1:0.3—0.4:0.1—0.3调整到1:0.5—0.6:0.8—1.0。分季施用比例:春肥(芽前肥)以氮、磷为主,施用量占全年的20%,如果树龄在12年以下,树势强健,可以不施春肥;壮果肥以钾、氮为主,配合施用磷,施用量占全年的40%以上;冬肥(采后肥)施足有机肥(基肥),施用量占全年的30%以上。改传统的一年施4—5次肥为2—3次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确保树势生长中庸。一般株结果40—50公斤的施用量,以进口含硫酸钾的三元复合肥效果最好,壮果肥施0.5—1公斤或加尿素0.2公斤,采后施肥1—1.25公斤。另每亩每年加施微量元素硼砂3公斤。树体生长势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太强品质不优,太弱品质虽优但易造成果小和树体衰败。
1.5 生草栽培,防旱改土
生草栽培是现代果园推行的土壤管理制度,即在果园行间种植(或有选择地留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草栽培可以克服清耕制导致的土壤有机质大量消耗及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夏、秋季覆盖面,有利于防旱保墒。橘园生草前应事先清除杂草,为避免与橘树争夺肥水,一般只在行间生草,草生长旺盛期需适当追肥,干旱来临前及时割草覆盖树盘。连续几年生草后可进行1次全面深翻,疏松土壤。休闲2—3年后再生草。
1.6 采前覆反光膜控水,提高果实含糖量与延缓和减少浮皮果发生
柑橘成熟期恰遇秋冬季节晴朗少雨的天气,为柑橘控水提供了有利条件。采前20—30天,忌灌水。据观察,果实浮皮与土壤、空气湿度有关,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浮皮果多。若遇多雨天气可在雨前采用透气性材料最好选择反光膜覆盖地面,一方面可增加散漫光,一方面可保持土壤干燥,以提高果实含糖量和减少浮皮果发生。另据浙江省柑橘所试验,应用浮皮减轻剂有一定的效果。碳酸钙可湿性粉剂(含95%碳酸钙)100倍液,在收获前一个月喷1—2次。J2455(吲熟酯)2000—3000倍液,着色初期喷第1次,隔两周后喷第2次。硫酸钙·氯化钙水剂(含水57%硫酸钙,27%氯化钙)300倍液,还有绿芬威1000倍液,在8月下旬、9月下旬和10月中旬各喷1次。
1.7 防治病虫,提高果面光洁度
病虫害能直接影响果实的外观和商品价值。危害柑橘的病虫害有疮痂病、锈壁虱、蚧壳虫、红蜘蛛、夜蛾等。要掌握病虫发生规律,本着“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做好冬季用0.8波美石流合剂或松碱合剂清园的基础上,把握时机喷施兼治多种病虫的低毒农药。为防止产生抗性。农药要交替使用,建议在嫩梢老熟时期喷0.2波美度石硫合剂,综合防治螨类、果实黑点病、炭疽病等病虫害效果很好。
1.8 分期采收,达到完熟
完熟采收是提高果实品质的重要一环,生产上应杜绝早采。完熟采收技术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采摘时间推迟至品质表现最佳期,二是分批采摘。完熟后的柑橘含糖量增加,含酸量减少,风味明显变好,而且着色增加,商品性提高。分批采收是摘黄留青,确保每个果实充分成熟。一般至少分3批次采收,第一批次在普通成熟期或以前先采除树冠外围粗皮蓬松果、日灼果、普通大果等;第二批次采树冠上部外围正常果;第三批次采树冠中下部和内堂果。据观察,分期采收还有一个好处,不会出现一次性采收造成树体水分严重失衡而导致大量叶片短时卷缩萎蔫。
完熟采收最能提高品质和增加效益的是第三批次果,即对树冠内膛、下部挂果约占全树1/3果采取延后完熟采摘。这部分果如早采则大多为杂次果,完熟采摘可变杂次果为优质果,经济效益提高。并且这部分果延后采摘同树冠上部、外围果相比不易遭遇冻害。据试验观测,对树冠内膛、下部果实实施延后完熟采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2%—14%,比原来提高1.5—4个百分点,同时果面能够充分着色,基本达到橙黄色。对树冠内堂果延后完熟采收能大幅度提高品质,是有其科学依据的。因在这段延后采收完熟期树体的营养是向下回流输送的,这部分果自然就变成了营养储备库。整株树体的营养由于秋冬没有其他生长点需求均优先集中在这部分果上,营养积累大大超过果实生长所需的营养消耗,从而促使了这部分果的主要营养成分即糖分的大幅度提高。据观察调查,因丽水许多早熟温州蜜柑园地处中高海拔山区,过迟采摘会遭遇冻害,因此建议丽水山区完熟采收时间第一批果宜在10月底前采收,第二批果宜在11月上旬采收,第三批果宜在11月中旬采收。无冻害园地可延迟至12月上旬前采收第三批果。若在11月下旬以后柑橘可能会遭遇霜冻为害,应赶在强冷空气来临之前抓紧采收,以免受冻害。
1.9 分级销售
柑橘果实生长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同一株树上的果实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从不同橘园采集的果实更是大小混杂、良莠不齐。只有通过分级才能按级定价,便于收购、贮藏、包装、销售,并贯彻优质优价的原则,提倡种植户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向提高产品质量方向发展。
橘果采后分级是柑橘外观很重要的商品化处理环节。通过分级剔除有机械损伤、病虫危害、着色度不够、外观畸形等不符合商品要求的果品,再将果实按横径大小分成大(L)、中(M)、小(S)三个等级。要求果农改变长期以来随采随卖、统货散装上市的状况,推行分级选果、分级销售营销战略。
2、柑橘完熟栽培需注意的几个误区
2.1 误认为柑橘完熟栽培就是单一的采收期延后的一项简单技术措施,忽略了多项综合措施。
2.2 误认为柑橘完熟采收就是全树留果延后采收且以为越延迟采收越好。主要表现在有部分农户没有做到分批采收,而是一味的全树留果延后采收,结果导致部分果实因过熟浮皮而影响了品质和果实的耐贮藏性,也影响了树势的恢复,导致翌年严重减产。
2.3 误认为露地完熟栽培不论品种、树龄、树势和立地条件均可实施。建议露地完熟栽培在丽水选择的品种只能局限在早熟温州蜜柑宫川、兴津、龟井等品系,其它品种均需要采用设施防冻害完熟栽培,否则常常得不偿失。
2.4误认为大果商品性好,采前疏果时有部分果农采取疏小果留大果,导致大果糖度低、浮皮果多,不耐运贮。
2.5 误认为只要多施肥尤其认为只要多施有机肥就能提高品质,生产上往往氮肥和鸡鸭粪、猪牛栏肥施得越多品质越差。肥料多施固然重要,但肥份的结构更重要。目前生产上影响品质的主要养分因子是缺乏磷、钾含量。
2.6 误认为柑橘树势越强,品质越优。实际上是树势中庸或偏弱,碳氮比越高,品质才能越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