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竹腔施肥技术是使用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研制的BNP毛竹增产剂,注入竹腔内,通过竹壁和竹节隔的渗透性,将养分迅速输送到鞭根以上至枝叶各器官,达到快速施肥的效果,能增加孕笋量、出笋量和新竹成竹量,提高竹林产量、竹材材质和竹林抗性。这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用量少、肥效长、劳动强度和成本低、经济实用等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施肥习惯,既降低了施肥成本,又减少了劳力。
武义县有毛竹林面积17.2万亩、立竹2565.96万株,毛竹面积占全县林地的12%,是金华市毛竹资源最为丰富的县(市、区)之一,竹产业对武义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大多数竹林分布在交通不便、立地条件较差的山场,采取垦挖施肥的制约因素很多,不利于提高毛竹林经营水平和效益。为此,武义县林业局在省林业科学院帮助下,积极开展竹腔施肥推广试验,以便在全县毛竹林中推广应用。
“采用竹腔施肥丰产技术,能有效促进笋芽分化,减少退笋,促进鞭根生长、萌芽发笋、竹径增粗和增加叶绿素含量,而且施肥成本可从每亩150元降到50元,项目实施后可增加发笋量32.2%,提高成竹率35.2%,增加竹株胸径15.2%,每亩可提高收入150元左右。”胡卫滨告诉笔者,“我们在现场挑选了立地条件相同的3块竹园作为一组样地,对样地内不同年龄的毛竹立竹和胸径大小进行计数,然后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即一块采用竹腔施肥,一块采用普通施肥,一块不施肥,次年再分别对这3块样地的立竹数量和胸径大小进行丈量统计,然后比较毛竹生长量。”
“以前给毛竹施肥,要一包一包地扛着肥料上山,还要开沟、施肥、覆土等,既麻烦又累人,现在好了,打一针就搞定,新技术为我们竹农增收出了大力。”董源坑村林农李子文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