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大早,家住青石街的曹女士就急急忙忙推着手推车往家附近的菜场走。上周连续下了几场雪,菜价也跟着“节节高”。放晴没几天,前晚又飘起鹅毛大雪,她不由担心:这菜价会不会高得离谱?出人意料的是,这回菜价没有像过去那样“雪来涨”,常吃的大白菜、矮脚黄的价格没什么变化,只有少数蔬菜的价格变高了。
最常吃的菜没怎么涨
曹女士发现,菜场的矮脚黄为1.0元至1.2元,大白菜为0.8元,这个持续多天的价格依然没有变动。除了大白菜和矮脚黄外,相对便宜的蔬菜还有1.3元的长白萝卜、1.8元的包菜和2.5元的胡萝卜,这些也都没涨。
稍微贵的蔬菜包括西红柿、芹菜、茄子和黄瓜在内,价格也没有变化,分别是每斤3.5元、4.0元、5.0元和5.5元。涨价的菜包括青芦蒿、普通菠菜和四季豆,现价分别是5.5元、5.5元和7.5元,均比前一天小涨0.5元。另外,洋鸡蛋和圈养草鸡蛋的价格也没有变化,依然是每斤5.0元和6.5元。
“过节菜”有涨有降
在众多蔬菜里,韭黄和荠菜算是“特例”,在春节期间的价格一向“不走寻常路”。为啥这么说?按照老南京过年的传统,这两样并不家常的菜,平时少吃无所谓,但在过年,一定要吃,因为这是吉利的“过节菜”:韭黄寓意“天长地久”,而荠菜与“见财”音似,所以再贵大家也会买。记者转了转发现,遇到低温就难长的韭黄果然贵了,从之前的8元一斤涨到了10元。荠菜就没那么“娇贵”了,价格反而从之前的5.5元,降到了5.0元。
饭店大采购基本结束
进入春节“倒计时”,一场大雪后,为啥菜价没大涨,甚至还有个别降了?科巷菜场的摊主胡老板告诉记者,在得知要下雪的消息后,该市场相当多的摊主都赶到江宁众彩物流中心,进了大量蔬菜。
原来,这些批发回来的蔬菜除了摊主销售之外,大部分都通过科巷门口的夜间批发市场兑给香铺营、羊皮巷、进香河、瑞金路、豆菜桥、彩霞街、内桥等菜市场。同时,各大宾馆、饭店也在为春节备货,采购量也相当大。过去几天,由于这些饭店采购员进货时不问价格,无形中抬高了源头的批发价。但是截至昨天,这些宾馆、饭店的采购已基本结束。市场需求量随之减少,导致供过于求。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大雪后,菜场并未出现抢购。眼看大量菜卖不出去,一些摊主开始抛货,导致个别菜价小幅下跌。
从三个环节控制菜价
又下雪了,全国很多地方的蔬菜价格都因雨雪冰冻天气上涨许多,江苏和南京的菜价是否会受到影响?物价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稳定冰冻雨雪期间的菜价?
昨天,江苏省物价局农产品价格处副处长花纯标在接受网络访谈时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他坦言,蔬菜属于鲜活农产品,生产受气候因素影响大,不易储存和运输。像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会直接影响蔬菜生产、流通与销售,进而影响到蔬菜价格。
为稳定雨雪冰冻非常时期和春节期间的蔬菜价格,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保证供应,抓好省内地产菜的生产,“预计今冬明春全省蔬菜面积达1200万亩,同比增加12%,全年设施蔬菜面积同比增加100万亩。”其次是在交通和流通两个环节上降低成本,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专用道口,并降低国有农贸市场摊位费,降低幅度不低于20%。
对于老百姓感受最直接的菜场价格,则是加强价格监测,实行日测日报,发现价格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与此同时,还进行市场巡查和价格监督检查,维护正常的蔬菜市场价格秩序。(夏天 沈晓伟)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