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细菌性疮痂病又叫溃疡病,是一种近几年新流行的细菌性病害。它侵染枣叶子、枣吊、枣头等部位,致使枣吊断裂,落叶,落花,落果。发生严重时,常使花蕾不能形成,叶片大量脱落,直接影响枣的座果率。
1、病原 引起发病的病原菌为三种类型:一种为黄单胞杆菌属中的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s campestirs(Pammel) Dowson],又名甘蓝黑腐病菌;第二种为洋葱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cepacia Burkholder),主要引起枣嫩梢焦枯病;第三种为假单胞杆菌属的Pseudomonas sp,主要引起枣叶枯。这几种病原物在症状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危害却是基本相同的。
2、主要危害症状 ①枣吊发病,细菌性疮痂病危害后,有的枣吊发病部位坏死,枣吊则出现断裂现象,引起花蕾脱落。发生严重时花蕾较少甚至形不成花蕾,座果率显著降低,甚至座不住果。后期则枣吊干枯,枣吊上座住的果实,由于营养不良,品质受到很大影响;②枣头发病时,枣头弯曲,生长点失去顶端优势,不能形成健壮枣头,对树体发育影响较大。发病后期,随着树体的生长发育,形成干裂的疤痕;③枣叶发病一般从6月份开始,病菌初期侵染的部位是叶脉。初侵染时叶脉出现浅褐色病变,并顺叶脉逐步延伸,变为褐色或黑色,伴有菌脓的溢出。菌脓风干后,形成黑色的菌脓斑,酷似真菌的病原物。随着疮痂病的不断侵染蔓延,叶脉坏死,叶面开始出现水渍状,渐渐干枯,形成“缘枯”,并大量脱落,所以又叫“缘枯病”。
3、发病规律 该病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病害。根据其发病时间及侵染特点,引起发病的侵染点与刺吸式口器害虫(如盲蝽蟓、叶蝉等)有直接关系。据观察,枣发芽至幼果期(4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雨水偏大,土壤含水量过高,易引起本病流行。
4、防治关键 春季芽萌动前喷药,4月下旬及时防治早春盲蝽蟓、叶蝉和蓟马等害虫,6月份药物防治。
5、化学防治方法(1)68.75%易保1500倍+72%农用链霉素500万国际单位喷雾;(2)2%加收米1500倍液喷雾防治;(3)75%猛杀生600-800倍+3%中生菌素600-800倍液喷雾;(4)25%凯润5000倍液喷雾防治;(5)细菌病刭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