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植物技术 » 林果网 » 林木 » 林木栽培 » 正文

油茶丰产栽培实用技术要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0-20  浏览次数:609
核心提示:   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油
   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油茶种子榨取的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还含有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医疗保健功效,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植物油。2006年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将油茶作为增加林农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举措之一。
   1.油茶的良种繁育
油茶传统上多采用实生繁殖方式,但随着良种选育研究工作的不断提高和无性系的广泛应用,很多无性繁殖   方式也在油茶生产中得到了改进和推广应用。现主要介绍其中两种:
   1.1油茶的实生繁殖技术
   油茶传统上是以直播造林为主,目前生产上已基本不采用。但对一些优良家系和优良杂交组合的实生子代,有时也采用种子培育实生苗木造林的方式。实生苗一年生达30厘米以上,根系发达,可出圃上山造林。操作时要注意以下技术措施:
   1.1.1种子处理
   10月份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经脱壳处理后不要曝晒,筛选粒大饱满的种子于阴凉处摊开或拌上潮润的河沙存放。
   1.1.2苗圃地准备
   选在土壤肥沃、疏松,并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的地方。雨水多的地方要在圃地周围和中央开好排水渠道,以农家土杂肥作基肥,做好1~1.2米宽的垄。有条件的适当搭建遮荫棚。
   1.1.3催芽播种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湿沙催芽处理,当种子部分破胸萌发时要及时播种,按行距10~15厘米、株距3~5厘米为宜,每公顷播种量1500千克,出苗60万~90万株。
   1.1.4抚育管理
   苗木出土后要及时清除杂草,还可定期喷浇稀薄的叶面肥。11月份抽梢太晚时适当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加快苗木封顶,预防寒害。
   1.2芽苗砧嫁接规模化育苗技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成功的一种劈接法,采用油茶大粒种子经过沙藏促芽处理,以种子发芽但尚未展叶前的幼芽作砧木,以当年生优树和优良无性系枝条作接穗,是目前油茶无性系小苗规模化繁育嫁接的较好方法之一。
   1.2.1砧木催芽
   1.2.1.1砧木种子的选择与贮藏
   油茶果收摘回来后,放在通风处堆放3~4天,使其后熟,然后脱壳,筛选大粒饱满的种子在阴凉处稍风干,用清洁稍干的河沙与种子在室内分层贮藏(沙子与种子体积之比为1.5∶1)。
   1.2.1.2沙床促芽
   在2月底或3月上旬,把沙藏的种子筛选出来,播在沙床上。促芽沙床必须在排水良好的平坦地面,在地面上先垫一层约10~15厘米厚的清洁湿河沙,把种子均匀撒播在上面,再盖上10厘米厚的湿河沙,用清水喷透沙床,然后盖上薄膜或稻草,沙床保持湿润。
   1.2.2圃地准备
   1.2.2.1圃地选择
   可以选用土层深厚、肥沃的旱土,也可选用稻田,但必须是排水良好,水源灌溉方便的地方。
   1.2.2.2整床
   对选用的圃地,在先年的冬天挖翻,在当年的4月底施足基肥将苗床整好,苗床要求宽1~1.2米,床面覆盖一层4厘米厚的黄心土。
   1.2.2.3架设荫棚
   栽植油茶嫁接苗的圃地必须设有荫棚,荫棚高1.5~1.8米,遮荫度在70%~80%。
   1.2.2.4设置薄膜拱罩
   在栽植芽砧苗并喷透水后,立即架设竹弓盖薄膜成拱棚,拱棚的四周要封闭严密。
   1.2.3嫁接和栽植
   1.2.3.1嫁接前用品准备
   嫁接前首先要准备好包扎用的牙膏皮,牙膏皮先剪成长1.5~2厘米,宽0.6~0.8厘米的小片,再卷成像筷子粗的筒状;其次准备好嫁接用的单面刀片、毛巾、盆子、木板等用具。
   1.2.3.2接穗的采运和保存
   穗条应在通过鉴定的优良无性系上采取当年生的粗壮、腋芽饱满无病害的半木质化新梢。采集穗条以早上为宜,采集后分无性系放入清水中浸湿,甩干水后,挂上标签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保湿。穗条一般随采随接为最好,如果要长途运输,应将采下的穗条整齐地捆扎好,在下端包上浸饱水的脱脂棉,装入纸箱内,以免挤压,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湿。若要贮藏,需每天取出透气,放入冷清水中浸泡降温3~5分钟,甩干水后再密封保鲜。
   1.2.3.3嫁接
   到5月中旬以后,优树当年生的春梢已停止生长,芽砧苗已长好,便可进行嫁接,操作程序如下:
起砧:在催芽的沙床内,用手轻轻挖起砧苗,再用清水将砧苗上的沙子冲洗干净。起砧时注意不碰掉砧苗上的种子和碰断根部。
   削穗:选用接枝上饱满的腋芽和顶芽,在叶芽两侧的下部0.5厘米处下刀,削成两个斜面(成契形)削面长0.8~1.0厘米,再在芽尖上部0.1~0.2厘米处切断,便成一个接穗,接穗上的叶片,可以全部保留,也可以削掉一半,将削好的接穗放在装有清水的盆内。
   削砧:在砧苗籽叶柄上2~3厘米处切断,对准中轴切下一刀,约1.0~1.2厘米深,砧苗根部保留5厘米左右,多余的部分切除。
   插穗和包扎:把准备好的牙膏皮按粗细相当的卷筒套在削好的芽砧上,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内,把芽膏皮套筒提到接口处轻轻捏紧即可,将接好的苗木放在阴凉处以备栽植,并用湿布盖好,避免阳光照射。
   栽植:将接好的苗木栽植到苗床内,株行距一般为6厘米×15厘米,栽植深度是把苗砧上的种子刚埋入土内为度,然后将土压紧,用喷壶浇透水,然后在竹弓架上盖上薄膜,四周用土压紧密封。
   1.2.4嫁接后苗圃管理
   1.2.4.1除萌
   栽植后30天左右,接口开始愈合,同时砧木会长出一些萌芽枝,对萌芽枝应及时剪除,否则会影响接苗的生长。
   1.2.4.2除草
   对苗圃杂草应及时拔掉,除草和除萌可以结合进行。
   1.2.4.3喷水与追肥
   嫁接苗床,既不能积水也不能缺水,如发现苗床缺水,应及时喷灌。在除萌除草时,每揭开一次薄膜时都要喷一次水,喷水量根据苗床湿度而定。当接苗生长到3~5厘米时,可以追施沤制过的稀薄人粪水,或追施0.2%浓度的氮素化肥水。
   1.2.4.4揭除薄膜罩和拆除荫棚
   到9月份,苗木根系已较发达,苗木也有一定高度,气温稍低,蒸发减少,这时可将薄膜棚罩两头揭开,过2~3天后再将薄膜全部揭除。到9月中旬后把荫棚拆除,有利培育壮苗。到第二年春,主要加强苗木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
   2.油茶栽培技术
   油茶适应能力强,但必须要有相应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否则不但难以达到增产丰收的目的,而且树体容易出现早衰退化现象。生产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2.1选择良种壮苗
   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的良种是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还有少量的杂交子代。其中优良家系和杂交子代是1年生实生苗;优良无性系是芽苗砧嫁接2年生裸根苗。苗木规格达二级苗以上(1年生实生苗苗高20厘米,2年生嫁接苗高25厘米,基径粗0.4厘米,根系完整,无病虫害)。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也逐步推开了1年生营养杯嫁接苗造林,有利于提高育苗效果和造林成活率。
   2.2规划造林
   2.2.1林地选择
   根据油茶的适生性,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为4.5~6.0的阳坡山地建园。
   2.2.2整地和密度设计
   根据坡地坡度的缓陡进行全垦或整土成梯,适宜的行距为2.5~3.0米,株距为2.0~3.0米。
   2.2.3挖穴、撩壕
撩60厘米×70厘米的壕沟或挖长、宽、深70厘米×70厘米×70厘米的大穴。
   2.2.4施基肥
用腐熟的厩肥、堆肥和饼肥等有机肥作基肥,每穴施2~10千克,与回填表土充分拌匀,然后填满待稍沉降后栽植。
   2.2.5定植
   油茶栽植在冬季11月下旬到次年的3月上旬均可。且以春季定植较好。定植宜选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雨天土太湿时不宜进行。定植时,将苗木根系自然舒展开,加土分层压实,栽植嫁接苗时可使嫁接口与地面平,浇透水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做到根舒、苗正、土实。
   2.3油茶幼林管理
   幼林期是指从定植后到进入盛果前期的阶段,油茶嫁接苗一般为6~9年。此期的管理特点是促使树冠迅速扩展,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促进树体养分积累,为进入盛果期打下基础。
   2.3.1树型培育
   油茶定植后,在距接口30~50厘米处定干,适当保留主干,第一年在20~30厘米处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二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
油茶在树体内条件适宜时,具有内膛结果习性,因此要注意在树冠内多保留枝组以培养树冠紧凑,树形开张的丰产树型。要注意摘心,控制枝梢徒长,并及时剪除扰乱树形的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和枯枝等。
幼树前3年需摘掉花蕾,不让挂果,维持树体营养生长,加快树冠成形。
   2.4油茶成林管理
   良种油茶进入盛果期一般为8~10年,经济收益期限长达30~50年。在盛果期内,每年结大量的果实,需消耗大量的营养成分,所以成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林地土、肥、水管理,恢复树势,防治病虫害,保持高产稳产。
   2.4.1土壤改良
   每隔一年对土壤进行一次深翻改土,一般在3~4月或秋冬11月份结合施肥时进行。在树冠投影外侧深翻30~60厘米;为避免过量伤根也可分年度对角轮换进行,以2~3年完成一周期。深翻时要注意保护粗根。
   2.4.2施肥技术
   为了适应树体营养生长和大量结实的需要,施肥要氮磷钾合理配比,一般N?P2O5?K2O=10?6?8。每年每株施速效肥总量为1~2千克,有机肥15~20千克。
   2.4.3灌溉技术
   油茶产区大多是夏秋干旱,而此时正是油茶果实膨大和油脂转化时期,俗称“七月干球,八月干油”,当油茶春梢叶片细胞浓度≥19%时,或土壤含水量≤18.2%时、田间持水量≤65%时,油茶已达到生理缺水的临界点,这时合理增加灌水可增产30%以上。
   2.4.4修剪技术
   油茶修剪多在采果后和春季萌动前进行。油茶成年树多只抽发春梢为主,夏秋梢较少,果梢矛盾不突出。春梢是结果枝的主要来源,要尽量保留,一般只将位置不适当的徒长枝、重叠交叉枝和病虫枝等疏去,尽量保留内膛结果枝。对衰老枝应及时进行回缩修剪或从基部全部剪去,在旁边再另外选择适当部位的强壮枝进行培养补充,保持旺盛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对于过分郁闭的树型,应剪除少量枝径2~4厘米左右的直立大枝,开好“天窗”,提高内膛结果能力。
   3.病虫害防治
   3.1油茶炭疽病
主要在果实、叶、枝和树干上发病,造成果实开裂、果实和叶片大量脱落,枝条枯死,树干溃疡等。发生时,在果实、枝叶上出现红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淡褐色病斑,病斑中有不规则轮纹,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褐色的小点。该病通常发生时间是5~8月高温高湿季节,7~8月是发病高峰期。防治方法:生产上注重抗病性育种,选育的良种要求果实自然感病率3%以下;配合营林措施减少病源,增强树势等综合治理方法,在苗期时春夏季节定期喷施1%的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早期可用50%的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防治,可达到70%的效果。
   3.2油茶软腐病
   主要在果实、叶、芽和梢上发生,造成大量落叶落果,芽梢枯死。受害油茶往往成片发生,如遇连续阴雨天扩散速度更快。防治方法: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治上以预防为主,采用波尔多液或多菌灵、托布津均有较好效果。
   3.3油茶根腐病
   主要危害油茶1年生苗木,先浸染苗木根颈部,患部组织初期褐色,后长出白色绵毛状物(菌索),受害苗木根部腐烂、叶片凋落,最后死亡。4~5月和9~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病原菌适宜生长于PH值为4左右的土中,特别是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圃地。于感染部位和根部土壤越冬,主要从伤口或幼嫩表皮侵染。防治方法:圃地选择时,要注意土壤质地、排水情况、前期作物等。发病后首先尽可能清除重病株,以熟石灰拌土覆盖,或用50%退菌特、50%多菌灵等浇灌根颈处,防治效果均可达到75%以上。
   4.油茶籽的采收和粗加工
   油茶一般10月逐渐成熟,寒露籽类于上旬寒露节、霜降籽类于下旬霜降节前后进行收摘。茶籽收摘主要有摘果和收籽两种方式,摘果是果实成熟时直接从树上采摘鲜果,然后集中处理出籽,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采收方式。而收籽则是让果实完全成熟后,种子与果壳分离、从树上掉下来后再捡收,此法适用于坡度较陡、采摘运输不方便的种植区。油茶采摘后拌上少量石灰,在土坪上堆沤3~5天,完成油脂后熟过程,再摊晒脱壳。晾干作种或再曝晒干燥后用于榨油。(以上摘编自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中国林科院编写的《科技服务林改实用技术丛书》)
 
 
[ 植物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湘ICP备17000155号-1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葡萄种植_刺葡萄_林果网_药用植物_花卉网_农资网_植物网等相关资讯,本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本站不承担任何保证和责任!
版权申明: 1、凡本站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需经本网书面授权方可使用,并注明“作者:特色植物网”。 2、本站未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篡改为"稿件来源:特色植物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邮箱:9979052@qq.com 4、其他版权事项请参看:版权隐私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乐平街道办事处秀石街大同沁园小区 邮编 417000  技术苗木合作E-mail:9979052@qq.com 技术苗木合作QQ:9979052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