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地方已经发现了葡萄根瘤蚜,但由于发现及时,数量极少,没有蔓延。我省是葡萄种植大省,不可避免地成为葡萄根瘤蚜的易感染区域,因此,应加强预测预报,防止根瘤蚜危害。
一、危害特征 葡葡根瘤蚜为单食性害虫,只危害葡萄。美洲系和欧洲系葡萄品种的被害症状显著不同。葡葡根瘤蚜危害美洲系葡萄品种时,既能危害叶部还能危害根部。叶部受害后,在葡萄叶背面形成许多粒状虫瘿,称为叶瘿型。根部受害,以新生须根为主,也可危害近地表的主根,在须根端部膨大形成比小米粒稍大的略呈菱形的瘤状结,在主根上则形成较大的瘤状突起,称为根瘤型。葡葡根瘤蚜危害欧洲系葡萄品种时,主要危害根部,症状与美洲系葡萄品种根部被害症状相同,一般不危害叶部。经过雨季,根瘤常发生溃烂,并使皮层开裂、剥落,维管束遭到破坏,从而影响根部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输送,同时受害部位还容易感染其他病菌,造成根部腐烂。
二、发生规律 我国发生的葡萄根瘤蚜绝大部分属根瘤型,主要以l龄若虫及少量卵在10毫米以下的土层中、2年生以上的粗根根杈、土壤缝隙处越冬。春季4月越冬若虫开始活动,并危害粗根,5月上旬开始产第一代卵。田间虫口密度以5月中旬至6月底,9月上旬至9月底这两个时期较高。7月进入雨季,前期被害的粗根开始腐烂,此时葡萄根瘤蚜可沿根和土壤缝隙爬到表层须根上取食危害,从而形成根瘤,7月上旬和中旬形成的根瘤最多。叶瘿型可直接转变成根瘤型,但根瘤型绝不能直接转变成叶瘿型。葡萄根瘤蚜的发育繁殖与气候、土壤因素有密切的关系,适合于葡萄栽培的条件也宜于葡萄根瘤蚜的发生与繁殖,气候干旱能引起葡萄根瘤蚜猖獗危害。疏松、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适于葡萄根瘤蚜的发育繁殖和活动,危害较重。而在沙土地栽培葡萄,由于对葡萄根瘤蚜的发育繁殖和活动不利,可避免葡萄根瘤蚜的危害。
三、防治方法
(一)改良土壤或沙地栽培葡萄。
(二)处理土壤。用50%的辛硫磷乳油500克,均匀拌人50公斤细土,每亩用药量约250克,于下午3~4时施药,施药后随即深锄。或用六氯丁二烯进行土壤处理,每平方米用药15克,效果良好。用六氯环戊二烯对土壤进行熏蒸,每亩用药量16.5公斤,效果也很好。在4月越冬代若虫活动时对根际土壤及2年生以上的粗根根杈、土壤缝隙等处喷药,杀虫效果好。
(三)利用抗蚜砧木。葡萄品种间抗蚜性差异非常显著,如美洲产沙地葡萄抗蚜性强,可用其作砧木,以当地优良品种作接穗。
(四)苗木处理。发现调运的葡萄苗木、插条、砧木携带葡萄根瘤蚜时,必须进行药剂消毒或熏蒸。药剂处理苗木时,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将10~20枝苗木或插条捆成一捆,去掉苗木上的土,在药液中浸泡1分钟,每1000株需药液10~12公斤,浸泡过的苗木、插条放在阴处架上,堆高30~70厘米,晾干后用草袋包装。处理后对葡萄发芽及成活无影响。对包装苗木用的草袋也须作同样处理。来源:(中国农业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