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植物技术 » 林果网 » 林果新闻 » 正文

王鹤鸣:种葡萄得了全国金奖的果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1-12  来源:宁波晚报  浏览次数:132
    人物简况:

  王鹤鸣,鄞州区葡萄种植大户,其选送的“野马湾”牌“甬优1号”葡萄,在8月底全国鲜食葡萄评比中荣获金奖。

  

  “甬优1号”的由来

  说王鹤鸣是果农其实并不是很确切,他有知青身份,60多岁的他拿的是“劳保工资”,医疗保险也属于“城镇职工”行列的;但王鹤鸣说,我现在干着果农的活,说我是果农也没错。

  1966年,初中没毕业的王鹤鸣回乡当了知青。除了种田,他没少“折腾”过:学过篾匠,做过木匠。1979年知青上调,因为有一技之长,他进了鄞县木器厂,三四年后做到副厂长的位置。又过了四五年,王鹤鸣辞职出来做了建筑包工头。没干几年,他觉得建筑生意也不好做,就决定另谋生路。那时已经是1992年下半年了。

  就是1992年的那次转行,使王鹤鸣与葡萄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王鹤鸣从《浙江科技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说金华某农民种植葡萄获得很好收成,于是就决定种葡萄试试。当年王鹤鸣种植的品种叫做“藤稔”葡萄,是从金华引进的,枝条上1粒芽头是1元5角钱。王鹤鸣一种就种了25亩。

  刚种植葡萄,什么都不懂,碰到什么问题,王鹤鸣就往金华跑,向人家请教。第二年,葡萄藤慢慢长起来了,要给葡萄搭棚了。这时候,王鹤鸣又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介绍海盐农科所杨治元发明的一种V字形支撑架,这种架式要比传统的平棚支撑架多许多优点。王鹤鸣就决定在自己的田里采用V字形支撑架。这以后,王鹤鸣就往海盐方向跑,最勤的时候一年跑了六趟,如何修剪如何摘芯,如何疏穗如何施肥灌水,每一个环节有把握不住的地方,他就跑过去向杨治元请教。一年下来,王鹤鸣也算半个行家里手了。

  虽然种了20多亩葡萄,但田里的活都是王鹤鸣带着两个儿子自己劳作的。他时常在田里转悠,对葡萄藤的每一天变化都了如指掌。有一天,王鹤鸣发现一棵葡萄树上的叶子与其他葡萄树上的叶子有细微的差异,就是凹进凸出的弧线比别的葡萄树上的叶子浅。通过请教,王鹤鸣知道是品种发生了变异,于是他决定顺其自然,看看这棵葡萄到底会变异成什么样子。

  20多亩的葡萄就一棵葡萄树变异,如果不是亲自劳作就很难发现。也就是因为20多亩的葡萄就一棵葡萄树变异,王鹤鸣就特别关注,如果很多葡萄树都长成这样,他会觉得葡萄叶子或许就是会长成不同样子的。

  当时V字形支撑架还是新生事物,因为王鹤鸣用的也是V字形支撑架,杨治元就带了一大帮农科专家来到王鹤鸣的葡萄园,考察V字形支撑架的使用效果。借此机会,王鹤鸣向专家介绍了那棵变异葡萄树的情况。专家们看了之后,其中有人觉得果穗太密,应该疏穗了,如果这样任其生长,可能连上色都困难,紫葡萄变白葡萄,更别说有什么食用价值了。

  王鹤鸣没有听从专家的建议,他想,反正做试验,就要试验到底;即使报废了,也不差这么一棵葡萄树。结果,别的葡萄树平均结果20-25斤,这棵变异的葡萄树因为没有疏穗,结了65斤葡萄。到了采摘季节,王鹤鸣故意把成熟的葡萄不摘下来,看看糖分有没有退化,因为一般品种的葡萄,成熟期摘下来最甜,过了十几天,糖分消退了,没什么味道了。于是,王鹤鸣过十天二十天用测糖仪测一下,发现糖分消退极其缓慢。测糖仪像一个小型的单筒望远镜,把葡萄汁滴在一头的玻璃片上,从另一头望过去,就可以看到糖分的多少。结果最长的过了两个月时间,糖分的含量还在优质葡萄的标准以上。

  王鹤鸣做这样的试验是有理由的,保持糖分不消退是进行规模种植的前提。葡萄基本上是同时成熟的,而每天的采摘量和销售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需要葡萄成熟后保持糖分的时间越长久越好。

  第二年,王鹤鸣用变异葡萄树的枝条进行扦插,种了3亩田。这时候,王鹤鸣是按规范来种的,该修剪就修剪,该摘芯就摘芯,该疏穗就疏穗,葡萄长势喜人。

  又一年,海盐杨治元的V字形支撑架要申报科技成果,邀请了农科专家和使用V字形支撑架种植的农户,王鹤鸣也被叫去开会。王鹤鸣随身带了变异后的葡萄,想让专家们尝尝味道。专家们对各类葡萄的熟稔程度已经到达了如数家珍的程度,他们看了果形,尝了味道,觉得这葡萄从来没看到过,应该是新品种。是新品种,应该有一个名字吧。王鹤鸣憨厚地笑笑,说,还没有名字。

  这以后,王鹤鸣种植的新品种葡萄引起了有关方面重视,万里学院一个教师也加盟进来,为他的新品种命名做了一些理论性工作,省、市、区的农林部门也不断考察、鉴定,最后,这个变异后的葡萄名字就叫做了“甬优1号”。这意味着王鹤鸣种植的葡萄与原来的“藤稔”葡萄在品质上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葡萄了。

  王鹤鸣说,人家的新品种往往是培育的,而我这个新品种是“发现”的,说得玄妙一点是苍天和大地赐给我的。

  金奖是这样得来的

  王鹤鸣说,天道酬勤,有了好品种也得要好好栽种,否则好品种不一定结出好葡萄。

  为什么说好品质也不一定结出好葡萄呢?因为葡萄最适宜在气候干燥的北方生长,到了南方,气候湿润,雨水多,病害就多了,灰霉病、霜霉病就出来了。一治病害就得用农药,一用农药就或多或少有残留物,这就可能影响到葡萄的质量。好葡萄是怎么样呢?有些方面用眼睛、用舌头就能辨别出来,譬如果面洁净,没有太阳光灼伤的痕迹,没有病虫侵蚀过的斑点,也没有机械性损伤的斑疤;又譬如果形端正,大小均匀,果皮、果肉颜色符合品种特征;并且味道好,糖分足,酸度低。但有些方面一定要通过化验鉴定才能知道结果:砷要小于等于0.5(mg/kg,下同),铅要小于等于0.2,镉要小于等于0.05。当然还有8种葡萄生长过程中常用农药的残留情况也要检测,如敌敌畏、乐果、百菌灵、多菌灵等。王鹤鸣种植的葡萄,除了铅的检验值是0.014(也大大低于0.2mg/kg的标准值),其余各项因为检验值极小,在行业规范里相当于“未检出”。

  “甬优1号”是1999年命名的,而“甬优1号”是今年获得全国金奖的,这十年之间,王鹤鸣为栽种好“甬优1号”动了不少脑筋,花了不少心血。

  王鹤鸣首先想到是为葡萄搭棚。这棚不是为了让葡萄藤蔓延的,葡萄藤是蔓延在V字形支撑架上的,搭这个棚是为了调节葡萄生长的小气候的。圆弧形顶的棚,各个面都覆盖着塑料薄膜,东西两侧的薄膜上半部分可以卷起来,便于早晨的太阳光照进来。让王鹤鸣引以为豪的是,这棚的样式是自己发明设计的。王鹤鸣做知青的时候,在屋前屋后种过很多东西,譬如西瓜、脆瓜,当然还有葡萄。当时葡萄树是种在两幢房子之间,因为房子遮挡的缘故,一部分葡萄藤早晨能照到阳光的时间多些,到了下午就照不到阳光了,而另一部分葡萄藤刚好相反。结果他发现,早晨能照到阳光的藤结出的葡萄好吃,而下午光照多的藤结出的葡萄味道要差一些。王鹤鸣后来翻了书才知道,葡萄的光合作用在上午已经基本上完成,并不是光照时间越长越好。于是他把这个原理用到现在的塑料棚的设计上了。不过塑料棚最大功能还是防雨水的,以便降低葡萄藤四周的空气湿度,湿度降低了,灰霉病、霜霉病发生的概率就少了,这样使用农药的次数就明显少了。露天种植的时候,一年要喷农药十七八次,他现在喷四次就行了。

  王鹤鸣还对V字形支撑架的具体样式进行了改进。王鹤鸣做过篾匠、木匠,还做个建筑包工头造过房子,知道了V字形支撑架对葡萄生长的好处的原理以后,他就把自己的小窍门用上了。经过改进,支撑架的整体牢固性增强了。

  为了让葡萄成为绿色食品,王鹤鸣施底肥的时候用的是有机肥,也就是猪粪。追肥的时候也是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尽量少用化肥。不过现在的猪粪已经不是生产队时候猪粪的概念了,猪粪是经过加工的,最后成了粉末状的,可以用编织袋来装。

  经过几年的摸索,王鹤鸣种植葡萄的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技术也不断完善起来,使“甬优1号”种植之前是优质品种,生长出来的依旧是优质品种。葡萄成熟的季节,是王鹤鸣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最开心的时候。王鹤鸣摘下的葡萄很少进入商场销售环节,基本上是有人直接在田头买走,顾客最多的时候,在葡萄园旁边停了23辆各式各样的车子,小货车、面包车、私家车都有。王鹤鸣也是老少无欺,1箱开买,先来先买,后来后买。天暗了,没法采摘装箱了,就歇手,第二天继续忙碌。“甬优1号”有许多优点,其中一项就是硬度足,有些品种的葡萄成熟以后,今天不摘下来卖掉,明天就水汪汪了,软得一捏就会破皮,而“甬优1号”不会。这么多葡萄采摘装箱,而要买葡萄的人在门口心急火燎地等着,王鹤鸣对帮工们定了这样一个原则:分量一定要准足,7斤重一箱,少1两也不行;如果分量多了一点,没多出半斤,就算了,不要拿进拿出调换,节省时间。信誉的力量是无穷的,买主都知道王鹤鸣有这样不成文的规矩,所以不用挑挑拣拣,更不用开箱检查,排到队付了钱拿了箱子就可以放心地走了。有些葡萄,王鹤鸣是降低价钱也不卖的。葡萄发生变异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甬优1号”的葡萄也不例外。如果发现葡萄变异了,颜色浅了,颗粒不均匀了,品相不好了,王鹤鸣就不把这些葡萄摘下来了,留着以后浸烧酒做葡萄酒用。王鹤鸣说,我要维护“甬优1号”的名声,我要保证卖出去的每一颗葡萄都是最好的。

  早在1996年,经杨治元以及上海农学院一位教授的介绍,王鹤鸣加入了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葡萄分会每年要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王鹤鸣很重视技术交流,因此几乎每次会议都参加。今年,王鹤鸣又接到开会的通知,于是他带上自己的葡萄到研讨会上参加评选。参评的葡萄有160份,都是无公害级别以上的,而“甬优1号”是绿色食品级别。经过初步筛选,最后进入评委打分的有94种。评分的标准是:果穗15分,果粒15分,色泽20分,肉质20分,风味30分。同一种原始品种,由不同的人种植的,如果选送上来,就算不同品种。如“森田尼无核”葡萄,有6个参评样品,分数高的一个是94.90分,分数最低的一个是88.22分。“甬优1号”葡萄没跟人家撞车,就是王鹤鸣选送的,评选得分是93.47分,这个分数排在全部打分品种的第六位,处于金奖名额的前列。

  得了金奖的王鹤鸣依旧是位朴实的果农,他在葡萄园转悠的身影依旧充满了对劳作的虔诚。

乐建中 文/摄















  人物简况:

  王鹤鸣,鄞州区葡萄种植大户,其选送的“野马湾”牌“甬优1号”葡萄,在8月底全国鲜食葡萄评比中荣获金奖。

  

  “甬优1号”的由来

  说王鹤鸣是果农其实并不是很确切,他有知青身份,60多岁的他拿的是“劳保工资”,医疗保险也属于“城镇职工”行列的;但王鹤鸣说,我现在干着果农的活,说我是果农也没错。

  1966年,初中没毕业的王鹤鸣回乡当了知青。除了种田,他没少“折腾”过:学过篾匠,做过木匠。1979年知青上调,因为有一技之长,他进了鄞县木器厂,三四年后做到副厂长的位置。又过了四五年,王鹤鸣辞职出来做了建筑包工头。没干几年,他觉得建筑生意也不好做,就决定另谋生路。那时已经是1992年下半年了。

  就是1992年的那次转行,使王鹤鸣与葡萄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王鹤鸣从《浙江科技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说金华某农民种植葡萄获得很好收成,于是就决定种葡萄试试。当年王鹤鸣种植的品种叫做“藤稔”葡萄,是从金华引进的,枝条上1粒芽头是1元5角钱。王鹤鸣一种就种了25亩。

  刚种植葡萄,什么都不懂,碰到什么问题,王鹤鸣就往金华跑,向人家请教。第二年,葡萄藤慢慢长起来了,要给葡萄搭棚了。这时候,王鹤鸣又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介绍海盐农科所杨治元发明的一种V字形支撑架,这种架式要比传统的平棚支撑架多许多优点。王鹤鸣就决定在自己的田里采用V字形支撑架。这以后,王鹤鸣就往海盐方向跑,最勤的时候一年跑了六趟,如何修剪如何摘芯,如何疏穗如何施肥灌水,每一个环节有把握不住的地方,他就跑过去向杨治元请教。一年下来,王鹤鸣也算半个行家里手了。

  虽然种了20多亩葡萄,但田里的活都是王鹤鸣带着两个儿子自己劳作的。他时常在田里转悠,对葡萄藤的每一天变化都了如指掌。有一天,王鹤鸣发现一棵葡萄树上的叶子与其他葡萄树上的叶子有细微的差异,就是凹进凸出的弧线比别的葡萄树上的叶子浅。通过请教,王鹤鸣知道是品种发生了变异,于是他决定顺其自然,看看这棵葡萄到底会变异成什么样子。

  20多亩的葡萄就一棵葡萄树变异,如果不是亲自劳作就很难发现。也就是因为20多亩的葡萄就一棵葡萄树变异,王鹤鸣就特别关注,如果很多葡萄树都长成这样,他会觉得葡萄叶子或许就是会长成不同样子的。

  当时V字形支撑架还是新生事物,因为王鹤鸣用的也是V字形支撑架,杨治元就带了一大帮农科专家来到王鹤鸣的葡萄园,考察V字形支撑架的使用效果。借此机会,王鹤鸣向专家介绍了那棵变异葡萄树的情况。专家们看了之后,其中有人觉得果穗太密,应该疏穗了,如果这样任其生长,可能连上色都困难,紫葡萄变白葡萄,更别说有什么食用价值了。

  王鹤鸣没有听从专家的建议,他想,反正做试验,就要试验到底;即使报废了,也不差这么一棵葡萄树。结果,别的葡萄树平均结果20-25斤,这棵变异的葡萄树因为没有疏穗,结了65斤葡萄。到了采摘季节,王鹤鸣故意把成熟的葡萄不摘下来,看看糖分有没有退化,因为一般品种的葡萄,成熟期摘下来最甜,过了十几天,糖分消退了,没什么味道了。于是,王鹤鸣过十天二十天用测糖仪测一下,发现糖分消退极其缓慢。测糖仪像一个小型的单筒望远镜,把葡萄汁滴在一头的玻璃片上,从另一头望过去,就可以看到糖分的多少。结果最长的过了两个月时间,糖分的含量还在优质葡萄的标准以上。

  王鹤鸣做这样的试验是有理由的,保持糖分不消退是进行规模种植的前提。葡萄基本上是同时成熟的,而每天的采摘量和销售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需要葡萄成熟后保持糖分的时间越长久越好。

  第二年,王鹤鸣用变异葡萄树的枝条进行扦插,种了3亩田。这时候,王鹤鸣是按规范来种的,该修剪就修剪,该摘芯就摘芯,该疏穗就疏穗,葡萄长势喜人。

  又一年,海盐杨治元的V字形支撑架要申报科技成果,邀请了农科专家和使用V字形支撑架种植的农户,王鹤鸣也被叫去开会。王鹤鸣随身带了变异后的葡萄,想让专家们尝尝味道。专家们对各类葡萄的熟稔程度已经到达了如数家珍的程度,他们看了果形,尝了味道,觉得这葡萄从来没看到过,应该是新品种。是新品种,应该有一个名字吧。王鹤鸣憨厚地笑笑,说,还没有名字。

  这以后,王鹤鸣种植的新品种葡萄引起了有关方面重视,万里学院一个教师也加盟进来,为他的新品种命名做了一些理论性工作,省、市、区的农林部门也不断考察、鉴定,最后,这个变异后的葡萄名字就叫做了“甬优1号”。这意味着王鹤鸣种植的葡萄与原来的“藤稔”葡萄在品质上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葡萄了。

  王鹤鸣说,人家的新品种往往是培育的,而我这个新品种是“发现”的,说得玄妙一点是苍天和大地赐给我的。

  金奖是这样得来的

  王鹤鸣说,天道酬勤,有了好品种也得要好好栽种,否则好品种不一定结出好葡萄。

  为什么说好品质也不一定结出好葡萄呢?因为葡萄最适宜在气候干燥的北方生长,到了南方,气候湿润,雨水多,病害就多了,灰霉病、霜霉病就出来了。一治病害就得用农药,一用农药就或多或少有残留物,这就可能影响到葡萄的质量。好葡萄是怎么样呢?有些方面用眼睛、用舌头就能辨别出来,譬如果面洁净,没有太阳光灼伤的痕迹,没有病虫侵蚀过的斑点,也没有机械性损伤的斑疤;又譬如果形端正,大小均匀,果皮、果肉颜色符合品种特征;并且味道好,糖分足,酸度低。但有些方面一定要通过化验鉴定才能知道结果:砷要小于等于0.5(mg/kg,下同),铅要小于等于0.2,镉要小于等于0.05。当然还有8种葡萄生长过程中常用农药的残留情况也要检测,如敌敌畏、乐果、百菌灵、多菌灵等。王鹤鸣种植的葡萄,除了铅的检验值是0.014(也大大低于0.2mg/kg的标准值),其余各项因为检验值极小,在行业规范里相当于“未检出”。

  “甬优1号”是1999年命名的,而“甬优1号”是今年获得全国金奖的,这十年之间,王鹤鸣为栽种好“甬优1号”动了不少脑筋,花了不少心血。

  王鹤鸣首先想到是为葡萄搭棚。这棚不是为了让葡萄藤蔓延的,葡萄藤是蔓延在V字形支撑架上的,搭这个棚是为了调节葡萄生长的小气候的。圆弧形顶的棚,各个面都覆盖着塑料薄膜,东西两侧的薄膜上半部分可以卷起来,便于早晨的太阳光照进来。让王鹤鸣引以为豪的是,这棚的样式是自己发明设计的。王鹤鸣做知青的时候,在屋前屋后种过很多东西,譬如西瓜、脆瓜,当然还有葡萄。当时葡萄树是种在两幢房子之间,因为房子遮挡的缘故,一部分葡萄藤早晨能照到阳光的时间多些,到了下午就照不到阳光了,而另一部分葡萄藤刚好相反。结果他发现,早晨能照到阳光的藤结出的葡萄好吃,而下午光照多的藤结出的葡萄味道要差一些。王鹤鸣后来翻了书才知道,葡萄的光合作用在上午已经基本上完成,并不是光照时间越长越好。于是他把这个原理用到现在的塑料棚的设计上了。不过塑料棚最大功能还是防雨水的,以便降低葡萄藤四周的空气湿度,湿度降低了,灰霉病、霜霉病发生的概率就少了,这样使用农药的次数就明显少了。露天种植的时候,一年要喷农药十七八次,他现在喷四次就行了。

  王鹤鸣还对V字形支撑架的具体样式进行了改进。王鹤鸣做过篾匠、木匠,还做个建筑包工头造过房子,知道了V字形支撑架对葡萄生长的好处的原理以后,他就把自己的小窍门用上了。经过改进,支撑架的整体牢固性增强了。

  为了让葡萄成为绿色食品,王鹤鸣施底肥的时候用的是有机肥,也就是猪粪。追肥的时候也是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尽量少用化肥。不过现在的猪粪已经不是生产队时候猪粪的概念了,猪粪是经过加工的,最后成了粉末状的,可以用编织袋来装。

  经过几年的摸索,王鹤鸣种植葡萄的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技术也不断完善起来,使“甬优1号”种植之前是优质品种,生长出来的依旧是优质品种。葡萄成熟的季节,是王鹤鸣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最开心的时候。王鹤鸣摘下的葡萄很少进入商场销售环节,基本上是有人直接在田头买走,顾客最多的时候,在葡萄园旁边停了23辆各式各样的车子,小货车、面包车、私家车都有。王鹤鸣也是老少无欺,1箱开买,先来先买,后来后买。天暗了,没法采摘装箱了,就歇手,第二天继续忙碌。“甬优1号”有许多优点,其中一项就是硬度足,有些品种的葡萄成熟以后,今天不摘下来卖掉,明天就水汪汪了,软得一捏就会破皮,而“甬优1号”不会。这么多葡萄采摘装箱,而要买葡萄的人在门口心急火燎地等着,王鹤鸣对帮工们定了这样一个原则:分量一定要准足,7斤重一箱,少1两也不行;如果分量多了一点,没多出半斤,就算了,不要拿进拿出调换,节省时间。信誉的力量是无穷的,买主都知道王鹤鸣有这样不成文的规矩,所以不用挑挑拣拣,更不用开箱检查,排到队付了钱拿了箱子就可以放心地走了。有些葡萄,王鹤鸣是降低价钱也不卖的。葡萄发生变异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甬优1号”的葡萄也不例外。如果发现葡萄变异了,颜色浅了,颗粒不均匀了,品相不好了,王鹤鸣就不把这些葡萄摘下来了,留着以后浸烧酒做葡萄酒用。王鹤鸣说,我要维护“甬优1号”的名声,我要保证卖出去的每一颗葡萄都是最好的。

  早在1996年,经杨治元以及上海农学院一位教授的介绍,王鹤鸣加入了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葡萄分会每年要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王鹤鸣很重视技术交流,因此几乎每次会议都参加。今年,王鹤鸣又接到开会的通知,于是他带上自己的葡萄到研讨会上参加评选。参评的葡萄有160份,都是无公害级别以上的,而“甬优1号”是绿色食品级别。经过初步筛选,最后进入评委打分的有94种。评分的标准是:果穗15分,果粒15分,色泽20分,肉质20分,风味30分。同一种原始品种,由不同的人种植的,如果选送上来,就算不同品种。如“森田尼无核”葡萄,有6个参评样品,分数高的一个是94.90分,分数最低的一个是88.22分。“甬优1号”葡萄没跟人家撞车,就是王鹤鸣选送的,评选得分是93.47分,这个分数排在全部打分品种的第六位,处于金奖名额的前列。

  得了金奖的王鹤鸣依旧是位朴实的果农,他在葡萄园转悠的身影依旧充满了对劳作的虔诚。

乐建中 文/摄

















  人物简况:

  王鹤鸣,鄞州区葡萄种植大户,其选送的“野马湾”牌“甬优1号”葡萄,在8月底全国鲜食葡萄评比中荣获金奖。

  

  “甬优1号”的由来

  说王鹤鸣是果农其实并不是很确切,他有知青身份,60多岁的他拿的是“劳保工资”,医疗保险也属于“城镇职工”行列的;但王鹤鸣说,我现在干着果农的活,说我是果农也没错。

  1966年,初中没毕业的王鹤鸣回乡当了知青。除了种田,他没少“折腾”过:学过篾匠,做过木匠。1979年知青上调,因为有一技之长,他进了鄞县木器厂,三四年后做到副厂长的位置。又过了四五年,王鹤鸣辞职出来做了建筑包工头。没干几年,他觉得建筑生意也不好做,就决定另谋生路。那时已经是1992年下半年了。

  就是1992年的那次转行,使王鹤鸣与葡萄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王鹤鸣从《浙江科技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说金华某农民种植葡萄获得很好收成,于是就决定种葡萄试试。当年王鹤鸣种植的品种叫做“藤稔”葡萄,是从金华引进的,枝条上1粒芽头是1元5角钱。王鹤鸣一种就种了25亩。

  刚种植葡萄,什么都不懂,碰到什么问题,王鹤鸣就往金华跑,向人家请教。第二年,葡萄藤慢慢长起来了,要给葡萄搭棚了。这时候,王鹤鸣又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介绍海盐农科所杨治元发明的一种V字形支撑架,这种架式要比传统的平棚支撑架多许多优点。王鹤鸣就决定在自己的田里采用V字形支撑架。这以后,王鹤鸣就往海盐方向跑,最勤的时候一年跑了六趟,如何修剪如何摘芯,如何疏穗如何施肥灌水,每一个环节有把握不住的地方,他就跑过去向杨治元请教。一年下来,王鹤鸣也算半个行家里手了。

  虽然种了20多亩葡萄,但田里的活都是王鹤鸣带着两个儿子自己劳作的。他时常在田里转悠,对葡萄藤的每一天变化都了如指掌。有一天,王鹤鸣发现一棵葡萄树上的叶子与其他葡萄树上的叶子有细微的差异,就是凹进凸出的弧线比别的葡萄树上的叶子浅。通过请教,王鹤鸣知道是品种发生了变异,于是他决定顺其自然,看看这棵葡萄到底会变异成什么样子。

  20多亩的葡萄就一棵葡萄树变异,如果不是亲自劳作就很难发现。也就是因为20多亩的葡萄就一棵葡萄树变异,王鹤鸣就特别关注,如果很多葡萄树都长成这样,他会觉得葡萄叶子或许就是会长成不同样子的。

  当时V字形支撑架还是新生事物,因为王鹤鸣用的也是V字形支撑架,杨治元就带了一大帮农科专家来到王鹤鸣的葡萄园,考察V字形支撑架的使用效果。借此机会,王鹤鸣向专家介绍了那棵变异葡萄树的情况。专家们看了之后,其中有人觉得果穗太密,应该疏穗了,如果这样任其生长,可能连上色都困难,紫葡萄变白葡萄,更别说有什么食用价值了。

  王鹤鸣没有听从专家的建议,他想,反正做试验,就要试验到底;即使报废了,也不差这么一棵葡萄树。结果,别的葡萄树平均结果20-25斤,这棵变异的葡萄树因为没有疏穗,结了65斤葡萄。到了采摘季节,王鹤鸣故意把成熟的葡萄不摘下来,看看糖分有没有退化,因为一般品种的葡萄,成熟期摘下来最甜,过了十几天,糖分消退了,没什么味道了。于是,王鹤鸣过十天二十天用测糖仪测一下,发现糖分消退极其缓慢。测糖仪像一个小型的单筒望远镜,把葡萄汁滴在一头的玻璃片上,从另一头望过去,就可以看到糖分的多少。结果最长的过了两个月时间,糖分的含量还在优质葡萄的标准以上。

  王鹤鸣做这样的试验是有理由的,保持糖分不消退是进行规模种植的前提。葡萄基本上是同时成熟的,而每天的采摘量和销售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需要葡萄成熟后保持糖分的时间越长久越好。

  第二年,王鹤鸣用变异葡萄树的枝条进行扦插,种了3亩田。这时候,王鹤鸣是按规范来种的,该修剪就修剪,该摘芯就摘芯,该疏穗就疏穗,葡萄长势喜人。

  又一年,海盐杨治元的V字形支撑架要申报科技成果,邀请了农科专家和使用V字形支撑架种植的农户,王鹤鸣也被叫去开会。王鹤鸣随身带了变异后的葡萄,想让专家们尝尝味道。专家们对各类葡萄的熟稔程度已经到达了如数家珍的程度,他们看了果形,尝了味道,觉得这葡萄从来没看到过,应该是新品种。是新品种,应该有一个名字吧。王鹤鸣憨厚地笑笑,说,还没有名字。

  这以后,王鹤鸣种植的新品种葡萄引起了有关方面重视,万里学院一个教师也加盟进来,为他的新品种命名做了一些理论性工作,省、市、区的农林部门也不断考察、鉴定,最后,这个变异后的葡萄名字就叫做了“甬优1号”。这意味着王鹤鸣种植的葡萄与原来的“藤稔”葡萄在品质上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葡萄了。

  王鹤鸣说,人家的新品种往往是培育的,而我这个新品种是“发现”的,说得玄妙一点是苍天和大地赐给我的。

  金奖是这样得来的

  王鹤鸣说,天道酬勤,有了好品种也得要好好栽种,否则好品种不一定结出好葡萄。

  为什么说好品质也不一定结出好葡萄呢?因为葡萄最适宜在气候干燥的北方生长,到了南方,气候湿润,雨水多,病害就多了,灰霉病、霜霉病就出来了。一治病害就得用农药,一用农药就或多或少有残留物,这就可能影响到葡萄的质量。好葡萄是怎么样呢?有些方面用眼睛、用舌头就能辨别出来,譬如果面洁净,没有太阳光灼伤的痕迹,没有病虫侵蚀过的斑点,也没有机械性损伤的斑疤;又譬如果形端正,大小均匀,果皮、果肉颜色符合品种特征;并且味道好,糖分足,酸度低。但有些方面一定要通过化验鉴定才能知道结果:砷要小于等于0.5(mg/kg,下同),铅要小于等于0.2,镉要小于等于0.05。当然还有8种葡萄生长过程中常用农药的残留情况也要检测,如敌敌畏、乐果、百菌灵、多菌灵等。王鹤鸣种植的葡萄,除了铅的检验值是0.014(也大大低于0.2mg/kg的标准值),其余各项因为检验值极小,在行业规范里相当于“未检出”。

  “甬优1号”是1999年命名的,而“甬优1号”是今年获得全国金奖的,这十年之间,王鹤鸣为栽种好“甬优1号”动了不少脑筋,花了不少心血。

  王鹤鸣首先想到是为葡萄搭棚。这棚不是为了让葡萄藤蔓延的,葡萄藤是蔓延在V字形支撑架上的,搭这个棚是为了调节葡萄生长的小气候的。圆弧形顶的棚,各个面都覆盖着塑料薄膜,东西两侧的薄膜上半部分可以卷起来,便于早晨的太阳光照进来。让王鹤鸣引以为豪的是,这棚的样式是自己发明设计的。王鹤鸣做知青的时候,在屋前屋后种过很多东西,譬如西瓜、脆瓜,当然还有葡萄。当时葡萄树是种在两幢房子之间,因为房子遮挡的缘故,一部分葡萄藤早晨能照到阳光的时间多些,到了下午就照不到阳光了,而另一部分葡萄藤刚好相反。结果他发现,早晨能照到阳光的藤结出的葡萄好吃,而下午光照多的藤结出的葡萄味道要差一些。王鹤鸣后来翻了书才知道,葡萄的光合作用在上午已经基本上完成,并不是光照时间越长越好。于是他把这个原理用到现在的塑料棚的设计上了。不过塑料棚最大功能还是防雨水的,以便降低葡萄藤四周的空气湿度,湿度降低了,灰霉病、霜霉病发生的概率就少了,这样使用农药的次数就明显少了。露天种植的时候,一年要喷农药十七八次,他现在喷四次就行了。

  王鹤鸣还对V字形支撑架的具体样式进行了改进。王鹤鸣做过篾匠、木匠,还做个建筑包工头造过房子,知道了V字形支撑架对葡萄生长的好处的原理以后,他就把自己的小窍门用上了。经过改进,支撑架的整体牢固性增强了。

  为了让葡萄成为绿色食品,王鹤鸣施底肥的时候用的是有机肥,也就是猪粪。追肥的时候也是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尽量少用化肥。不过现在的猪粪已经不是生产队时候猪粪的概念了,猪粪是经过加工的,最后成了粉末状的,可以用编织袋来装。

  经过几年的摸索,王鹤鸣种植葡萄的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技术也不断完善起来,使“甬优1号”种植之前是优质品种,生长出来的依旧是优质品种。葡萄成熟的季节,是王鹤鸣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最开心的时候。王鹤鸣摘下的葡萄很少进入商场销售环节,基本上是有人直接在田头买走,顾客最多的时候,在葡萄园旁边停了23辆各式各样的车子,小货车、面包车、私家车都有。王鹤鸣也是老少无欺,1箱开买,先来先买,后来后买。天暗了,没法采摘装箱了,就歇手,第二天继续忙碌。“甬优1号”有许多优点,其中一项就是硬度足,有些品种的葡萄成熟以后,今天不摘下来卖掉,明天就水汪汪了,软得一捏就会破皮,而“甬优1号”不会。这么多葡萄采摘装箱,而要买葡萄的人在门口心急火燎地等着,王鹤鸣对帮工们定了这样一个原则:分量一定要准足,7斤重一箱,少1两也不行;如果分量多了一点,没多出半斤,就算了,不要拿进拿出调换,节省时间。信誉的力量是无穷的,买主都知道王鹤鸣有这样不成文的规矩,所以不用挑挑拣拣,更不用开箱检查,排到队付了钱拿了箱子就可以放心地走了。有些葡萄,王鹤鸣是降低价钱也不卖的。葡萄发生变异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甬优1号”的葡萄也不例外。如果发现葡萄变异了,颜色浅了,颗粒不均匀了,品相不好了,王鹤鸣就不把这些葡萄摘下来了,留着以后浸烧酒做葡萄酒用。王鹤鸣说,我要维护“甬优1号”的名声,我要保证卖出去的每一颗葡萄都是最好的。

  早在1996年,经杨治元以及上海农学院一位教授的介绍,王鹤鸣加入了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葡萄分会每年要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王鹤鸣很重视技术交流,因此几乎每次会议都参加。今年,王鹤鸣又接到开会的通知,于是他带上自己的葡萄到研讨会上参加评选。参评的葡萄有160份,都是无公害级别以上的,而“甬优1号”是绿色食品级别。经过初步筛选,最后进入评委打分的有94种。评分的标准是:果穗15分,果粒15分,色泽20分,肉质20分,风味30分。同一种原始品种,由不同的人种植的,如果选送上来,就算不同品种。如“森田尼无核”葡萄,有6个参评样品,分数高的一个是94.90分,分数最低的一个是88.22分。“甬优1号”葡萄没跟人家撞车,就是王鹤鸣选送的,评选得分是93.47分,这个分数排在全部打分品种的第六位,处于金奖名额的前列。

  得了金奖的王鹤鸣依旧是位朴实的果农,他在葡萄园转悠的身影依旧充满了对劳作的虔诚。

乐建中 文/摄



 
 
[ 植物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湘ICP备17000155号-1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葡萄种植_刺葡萄_林果网_药用植物_花卉网_农资网_植物网等相关资讯,本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本站不承担任何保证和责任!
版权申明: 1、凡本站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需经本网书面授权方可使用,并注明“作者:特色植物网”。 2、本站未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篡改为"稿件来源:特色植物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邮箱:9979052@qq.com 4、其他版权事项请参看:版权隐私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乐平街道办事处秀石街大同沁园小区 邮编 417000  技术苗木合作E-mail:9979052@qq.com 技术苗木合作QQ:9979052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