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佘国纲 来源: 端阳史志馆
第三章 “素养教育”的制度举措
第七节 学生自治(之三)
其二,在生命安全上,让孩子们懂得有关自我保护的常识,训练自我救助的本领。
陶龛学校办在优美的乡村。孩子们经常在山林中玩耍学习,从小就知道:山上的蘑菇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树上的果子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地上的野菜,哪些可吃,哪些不可吃。他们还知道:吃了有毒的蘑菇怎么办,摘了有毒的花果怎么办;被毒蛇咬了怎么办。
陶龛学校依山伴水,利于开展爬山游泳运动。但这些运动继能练身体,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罗輈重有个小女儿曾在陶龛学校运动会爬山中摔伤,不治而亡。人常说不能因噎而废食,但食要防噎还是必要的。罗輈重积极倡导各类体育运动,周密设置安全措施。由于安全设施不全,陶龛学校的游泳活动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很长一段时间都未开展,直到1938年才正式开展起来。
1938年5月8日《陶龛旬报》“校闻”报道说:“本校面临涟水,河岸一带沙滩实为天然之游泳池。过去因设备未周,指导无人,故绝对禁止学生入水,以避危险。当此抗战时期,游泳实为一种常能,习熟了,不仅可以健身,而且可以自救救人。本期,适有新聘之俞亮先生,为一游泳专家,特组织游泳选科,由其担任指导,由志愿学习的各儿童中严格加以挑选。先在课堂上将游泳常识和入水之前各应注意之点详细说明,再力试验及检查身体后方集队。规定一定时间,在绝对服从导师指导下入水训练,并在浅水处钉桩作范围,任何人不能游出范围之外”,“未加入本科之儿童,则仍绝对禁止入水”。
抗日战争时期,陶龛学校学生学会了许多防空防护和救护的知识和本领。学校组织师生自己挖防空洞,制作防毒面具。学校不但对在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而且向出校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陶龛旬报》的“校友园地”经常刊载这方面的知识。
1939年10月8日的《陶龛旬报》的“校友园地”刊载“新的避炸知识”,计4条:
1、敌机来炸时,须要预先躲避,万不可临事慌张。大树底下躲一些的人,是最危险的。
2、敌机来自天晴和有月亮之夜,宜特别注意。
3、敌机是迴环的轰炸,不要以为一去就走出来。
4、近来敌机改变方向,专炸乡村平民了,不要以为在乡里就不会来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