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葡萄的高品质生产中除了注重培育大量新品种外,更关键的采用了许多高品质栽培技术。
2.适地适种。在日本,新品种培育出后,首先是由各县(相当于我国的省)的果树研究所(或果树试验场)引进,进行栽培适应性试验。研究所(试验场)对大量的品种进行筛选后,选出适应当地栽培的品种,再由各地农业改良普及中心推广到农户。这样,不仅达到了良种适地适种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对各种资源的浪费。
3.无核化处理。葡萄无核化处理,虽然常常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无核化的葡萄却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此,目前日本市场上的葡萄大部分已实现无核化。①无核品种的选育。无核品种大部分是单倍体,日本虽然选育了一些无核品种,但大部分无核品种在品质和产量方面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在生产上这种方法用的并不很多。②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GA3(赤霉素)处理。不同的品种,需要不同的处理时间和处理方法和处理浓度,而且有些品种在处理后还会产生一些负反应。
4.大粒化技术。一是选育优质大粒品种。二是采用疏穗、疏粒等栽培技术生产大粒葡萄。要使葡萄大粒,必须保证适当的着果量和一定的叶果比才行(比如巨峰,一般300g一穗的果至少留15-20片叶),过多的着穗或着粒,都会影响葡萄的大粒化。因此,要根据不同品种、树种、树龄和树势进行合理的疏穗和疏粒。疏穗时要根据目标产量和品种来决定疏穗量;在疏粒时,首先要把小粒、伤果、向穗轴内侧长的果粒疏掉,然后再根据果穗的外形发展,疏到一穗剩果25-30粒(一个果梗留2-3粒)。三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用于大果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还是GA3,与无核化处理不同的只是浓度和时间。用于大果化的GA3,一般是在盛花后处理。如对“巨峰”进行大果化处理,一般都是在盛花后的10-15天后,浓度一般为25×10-6。四是设施栽培。采用设施栽培,枝条充实较快,叶片较大,因此与露地栽培的同一品种相比,同化作用强,果粒重也较大。
5.肥料的使用。日本果树的施肥很讲究适时施肥和诊断施肥。适时施肥就是根据葡萄的各个时期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进行施肥;诊断施肥就是对土壤和树体营养进行诊断分析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日本岛根县农业试验场试验表明,葡萄施肥一般分为基肥、追肥和礼肥(采后肥)三大类。基肥多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以鱼粉、菜麸等有机肥料为主,施肥量结合本年生育目标而定;追肥多在盛花期后10-20天进行,以无机肥为主,每亩施氮1.5-3kg,钾3.5-4kg,磷1.5-3kg,此期若叶色较淡,氮可加倍施用。礼肥在收获后施入,以速效性无机肥为主,每亩施氮2-3kg,钾2-3kg,磷2-3kg。当然,具体的施肥还要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气候以及树体状况来定。
6.套袋。套袋是生产高品质葡萄必需采用的技术。一般根据品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套袋时间。如“巨峰”等大粒系品种,一般是在疏完粒后马上进行;另外,根据不同果色还要使用不同的果袋。比如绿皮系列的品种一般使用绿袋或蓝袋(深色袋);红色、紫红色和黑色品种,一般用白袋(浅色袋)。另外日本葡萄生产上还有一种“斗笠状的袋”,即只罩在果穗上方。
7.设施栽培技术。设施栽培在日本已得到普及推广,虽然成本比较高,但它却有很多优点。一是病虫发生较少;二是果粒大小和糖度比同品种露地的稍高,尤其是果粒的大小,差距比较明显;三是可以提前上市。设施栽培的关键是要控制好棚内的温度。不同品种、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最适温度。如巨峰萌芽期的最适温度为20℃;结果期的最适温为白天25℃-28℃,夜间15℃-18℃;果实膨大期的最适温为20℃-25℃(日温差在10℃左右最好)等等。
8 .根际限制栽培法。所谓根际限制栽培,就是控制葡萄的根只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的栽培方式。根际限制栽培的目的:一是便于肥水管理。二是可以提高果实品质,保证产量的相对稳定。由于根际限制栽培法比较容易控制和调节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因此也就容易实现提高品质,保证产量相对稳定。三是可以实现小型化的树体,便于管理。四是可以防止土壤病虫害的蔓延。五是对树体的地下部分容易控制。譬如对土壤进行加温,由于其体积较小,因此也比较容易实现。根际限制栽培的主要方式,一是容器栽培;二是盛土栽培,即在土壤30-40cm深处,用塑料薄膜或其他材料把表层栽培用土与底土隔开。
9.适时采收。日本的果树都非常讲究适时采收。在采收前,必须对果实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其糖度和着色度达不到要求绝对不能采收。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果实的品质和产品的信誉。
10.注重选果和包装。日本葡萄的选果非常严格,着色、糖度和外观任何一项达不到要求都将作为次品果便宜销售,有的甚至还被倒掉。包装也一样,都非常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