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对葡萄质量及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市场需求日趋新鲜化、优质化和无毒化。然而80年代以来我市鲜食葡萄虽然发展较快,但品种单一,绝大多数以巨峰为主,成熟期集中,又因我市气候温暖湿润,生长期病害严重,农药使用频繁,果品农药污染较为严重。为了适合市场需求,提高葡萄种植经济效益,我市应该积极发展大棚葡萄生产。经过南方各省近10年设施葡萄栽培生产实践,参照我市气候土壤等条件,我市发展设施葡萄有很大的优越性,发展设施栽培将把我市葡萄栽培推向一个新阶段。
一、我市发展设施葡萄的优点
1、通过设施栽培发展高档优质的欧亚种葡萄
南方高湿高湿地区向来都被划为发展欧亚种葡萄的次适宜区。90年代以来,南方各地引入欧亚种采用大棚栽培后,比较大范围获得成功,冲破了南方不能种植欧亚种葡萄的禁区。本人自99年采用“V”形架避雨栽培种植了9个欧亚种品种:绯红、瑞必乐、红地球、无核红宝石、黑玫瑰、巨星、意大利、秦龙大穗、黑风、无核白鸡心等,其中以无核红宝石、黑玫瑰、秦龙大穗、意大利较为成功。
2、调节市场,延长市场鲜果供应期
大棚种植早熟品种葡萄,可以比同品种露地栽培提早15-25天。如:松溪县栽培的京亚5月底6月初就成熟。比露地栽培提早15-20天。大棚种植京玉、无核白鸡心,奥古斯特等品种,控一次果,促二次果或疏二次果,促三次果,再加上延后采果,可使葡萄采果期延迟至12月中旬。这样,我市鲜食葡萄的上市时间可以从由原来的2个月延长到4-7个月。
3、避免气象灾害,减少病害
我市露地葡萄花期往往因降雨、降温、冰雹等灾害等导致坐果不良,受灾严重,又因生育期高温多雨、病害严重,要想种好葡萄难度较大,若改为大棚栽培,则改善环境,提高坐果,避免或减轻病害发生。
4、减轻药物污染,提高果品质量
露地葡萄由于病害重,农药防治频繁,对浆果造成严重污染。大棚栽培后,病害大为减轻,农药防治大大减少,可以达到无公害食品的要求,有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葡萄消费。
大棚葡萄二次果成熟期9-12月,我市正直秋高气爽,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份积累和转色,葡萄品质优良。笔者10月、11月份采收的无核白鸡心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8%,京玉19%,优无核17%品质优良具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5、提早挂早,资金周转快
当年春植大棚升温促长,秋后即可挂果,投资回报率快,是一项“短平快”致富项目。
6、提高经济效益
大棚设施栽培,由于错开上市时间,及可种植高档优质的欧亚种市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好。据浙江海盐、上海市、云南等地报道,大棚设施栽培亩产值可高达1万余元。松溪县葡萄专业户范德富大棚种植京亚亩产也达近万元。
二、我市发展大棚葡萄的有利条件
1、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 据近10年气象资料(建瓯市年总积温6800℃-7000℃,其中10℃以上有效温5960℃-6100℃,葡萄生长期达267天,比北方长40-50天,适宜各种不同熟期的品种种植。气候跟台湾比较接近可以借鉴台湾1年2熟的成功经验调节产期。
2、早春气温较高,升温较快 建瓯市1月份平均气温9.4℃,从2月份开始升温较快,2月份平均升温2.2℃,3月份升温3.0℃,4月份升温5.2℃,5月份升温3.35℃,年平均温度18.90℃,露地栽培以3月中旬开始萌芽,大棚促成栽培比露地早20-30天,成熟提早上市,达到早熟增值。
3、盛夏与秋季雨少,光照充足 我市梅雨期一般在6月相继结束进入伏夏季节。7-9月日照时数669.9小时,对中或中熟偏晚熟品种有利于提高糖度,品质较好。9-11月3个月平均日照时数506小时,对二、三次成熟的葡萄上色提质也很有利。
4、晚秋初冬降温缓慢 我市8月下旬开始缓慢降温,8月份降0.3℃,9月份2.8℃,10月分降3.3℃,11月份降5.8℃,11月份温度15.6℃,12月份降4.7℃,12月份温度10.9℃,极晚熟品种在北方有的地区种植不能越冬,而在我们这里不成问题。早、中熟品种搞避雨栽培,第一茬果促成提早成熟。第二茬果安排在10月份或11月份成熟,果品质量不会下降。
5、经济较发达,优质果销售市场大 南方经济发达象广州、深圳、厦门、福州、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区,高档水果,消费市场巨大,只要我们能种出优质、无公害的果品,将能获得较高的效益。
因此,设施葡萄的栽培在我市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