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架是葡萄省力化栽培的新架式——单十字“飞鸟”型架的简称,为浙江农科院吴江研究员首创, 该架式克服了平棚架(摘心、疏果等抬头、举手,或站在凳上操作易摔伤)和双十字“V”型架(摘心、疏果等弯腰、下蹲,顶端优势强摘心次数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不安全等缺点,不仅提高劳动效率,还能缓和树势、提高座果率、改善着色提高品质,又适合机械化绑蔓和剪梢、环剥或环割等。 于2004年通过省级鉴定。该架式在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浙江的各地区应用后,普遍反映好,适合优质、省力、节本葡萄生产。详情见:http://www.zgtszw.com/pzjs1/show.php?itemid=38301
其主要结构为:由立柱、一根横梁和6条拉丝组成。立柱:柱距4m,大棚或露地栽培的,柱长2.4~2.5m,埋入土中50~60cm,(若搭避雨棚,柱高再增加0.4m),柱8×8-10cm ,两头边柱须向外倾斜30º左右,并牵引锚石。横梁:长度为150-170㎝(行距2.5-3m),架于离第一道钢丝处高20~30cm。拉丝:第一道拉丝位于立柱120-140cm处;在横梁上离柱35cm和70~80cm处各拉一条拉丝,架面共4道拉丝。仿图如下:

通过水果帮论坛,了解到该帮内两位种植高手--安徽牛牛 及 上海天缘老人两位在实践中在飞鸟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使之更符合生产的实际需要,本人曾在牛牛的“改良飞鸟架的关键”一帖中简单分析一下改良飞鸟架的特点,觉得意犹未尽,现在重新整理以前的回帖内容如下,不知对不对,请吴江研究员及牛牛、天缘两位帮内高手指正,并请各位提出您的看法。
牛牛版:第一层高1.2米,再上20厘米即1.4米处设40厘米长横梁,两端拉铁丝;再上30厘米高的即1.7米设置长为120厘米的第二横梁,两端拉铁丝,形成宽v型下垂架,除了做一季果,我想做两季果也勉强可以用,应该适合长势较弱或中庸的品种,对长势较强的品种合理进行夏季修剪控梢也能适用。只是旋耕机操作不方便。仿图如下:

天缘版:第一层高1.35-1.4米,再上20厘米高的即1.55-1.6米第二层铁丝,做一季精品果,适合中庸及长势较旺的品种,旋耕机操作方便,利于机械化(这年头人工贵),还有一点,在园子里,从第一层下人可以穿来穿去,很方便的(做事的方便,采摘的也方便,虽然不及高架的更方便,但也不错了)。仿图如下:


天缘版飞鸟架演示
总结:三者第一层铁丝均在离地1.2-1.4米处,比双十字v型架第一层铁丝离地0.5-0.8米高,便于果穗操作与防病,比高宽垂低点,做事不要抬手抬脑袋,通风透光较好,由于先端弓形下垂,不占用过宽的空间,却能在较小的行距(2.5-2.6米行距)下也能体现高宽垂架(行距2.9-8-3米)控旺长的优点,三者都比双十字及高宽垂省横梁及铁丝等架材。天源的结果枝只绑缚一次,将省工省材料发挥到极致。
发表地址: 水果邦爱果者论坛www.shuiguobang.com 详情参考:http://bbs.shuiguobang.com/thread-2112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