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植方式与栽植密度
(1)合理密植:我国过去普遍采用稀植,由于架面长栽植株数少,一般每株都要分生3根左右的主蔓,影响了早期丰产。
一般情况下,北方地区篱架巨峰葡萄园合理密植的行株距为2.0~2.5米×1.0~1.5米,每公顷栽植2670~4995株;棚架行株距4~6米×1.0米,每公顷栽植1665~2505株。
(2)计划密植:为推动1年栽植2年丰产的栽植技术,巨峰及巨峰群品种的计划密植得到广泛推广。
栽植苗第一年生长量是计划密植的基础。快速丰产栽培的栽植密度是以栽植第一年的植株生长量及第二年实现丰产并布满架面为计划密植原则。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调查,南方一般植株基部茎粗0.8~1.0厘米(先端冬剪剪口粗度0.7厘米),北方1.1~2.2厘米(先端冬剪剪口粗度0.8~0.9厘米)的植株即可结果。但第二年单株挂果量要达到2~3千克以上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肥水管理较高的条件下,实现第二年单蔓负载2~3千克产量的要求是:篱架单蔓放条的基部茎粗达1.3~1.4厘米(山东青州),留蔓长度1.5米以上,先端冬剪剪口粗度0.8厘米左右。如果管理水平较差,栽植当年的单株平均年生长量达不到上述基本标准,则应按第二年的单株年生长量确定单位面积栽植株数。
在确定计划密度前,要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及肥水条件,调查已栽葡萄园当年栽植放单蔓情况下的放条长度和基部粗度。例如,福建一葡萄园,在肥水较好条件下,放单蔓当年基部粗1.4厘米,冬剪留长为1.8米左右,按负载2.5~3公斤果/厘米2蔓截面,该株第二年可负载产量约3.75~4.5公斤。如第二年每公顷预产2.25万公斤,按蔓截面法和枝条鲜重法估产并计划第一年栽植株数,则每公顷栽植株数为2.25(万公斤)÷3.75~4.5(公斤/株)。
在年生长量不很大的情况下,放双蔓或三蔓以上会明显的降低第二年的单株产量,影响第二年实现丰产。这也是在合理密植条件下,不少葡萄园不能实现二年丰产的重要原因。
在长城以南大多数地区,只要肥水充足,种苗健壮,均可实现栽植当年植株放单蔓冬剪后所留蔓长达1.5米以上。但在长城以北,则比较困难,须增加辅助措施。
在沈阳以南年均温8~9℃地区,当年实现放条目标须栽植壮苗,并露地覆盖地膜或早春铺施热性粪肥,提高早期地温。沈阳以北至吉林多数地区,年均温4~7℃,须配制营养土,早春将健壮苗装入直径20~40厘米,高30~40厘米的塑料袋内,底部及四周打数个孔洞,在日光温室或阳畦内培育,促苗早萌早长,待晚霜过后移入露地时,苗高已长至0.3米左右。
据调查,影响巨峰植株枝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地下水位高低。此外,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增加栽植株数,栽后覆地膜,都是实现第二年丰产的关键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