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成才 » 教育之人 » 正文

素养五育并重论(之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04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佘国纲  浏览次数:38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第二章 “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七节 素养五育并重论(之九)       罗辀重最后重估的是群育价值。     “群育”,亦称群性教育,罗辀重称之为“处群”的教育或“处世”的教育。它是一种为建立和谐的人群关系而培养群性的教育,旨在促进个人的群化或社会化过程,培养对己对人都有利的社会行为与特性,使受教育者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适应其生存的社会环境,过和谐的社会生活。     “群育”的兴起,在世界上是18世纪以来的事。但“群育”思想由来已久,特别是在我们古老的中国。春秋孔子的“三行人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论语,无疑就是在对弟子进行“处世”、“处群’’的教育。战国荀子更加明确提出“合群多力”、“丧群必亡种”,提倡“善群”、“能群”、“合群”。《太公家教》等杂述为人处世之道的蒙学课本自唐朝开始,即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这说明中国的私塾学校实际上早就有了“群育”。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卢梭十分强调儿童的社会性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个性发展教育相当发展,个人主义盛行,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当时的思想家、教育家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等便倡导社会本位思想与之抗衡,主张教育不能孤立于社会之外去发展个性,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群性,于是“群性教育”(群育)正式出现。     在此前后,英国的斯宾塞和美国的沃德创立的西方社会学为“群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斯宾塞把社会组织结构类比为生物机体,提出了“社会有机论”,认为社会的结构是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起来的,在教育理论上,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完善生活作准备。他认为:人类的生活有五类活动(即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获取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目的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的有关活动;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完美的生活就是这五类活动和谐发展。沃德也认为:人类有足够的力量控制自然、掌握社会,以达到人类社会完美的目的。而后,德国的纳托普、法国的涂尔干和美国的杜威等近现代教育家,又从社会的起源、结构,社会与教育的关系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群性”。“群性教育”一度在一些学校兴盛。1931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还把“群育”列入初等教育目标。不过,当时真正实施“群育”的学校并不多,罗辀重主持的陶龛学校恐怕是这些为数不多实施“群育”学校中的佼佼者。20世纪50年代后,尽管学校教育也包含有“群育”的内容,但几乎没有学校正式实施“群育”,连“群育”一词也很少有人提起。这不能不使人遗憾。    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组织了一项调查,列出面向21世纪“好家长”的20条标准,让中小学生家长依次选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5条标准。在收回的近2000份答卷中,得分最多的5条标准依次为:培养孩子自主自立自强精神;使孩子具有健康体魄和精力;使孩子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竞赛性。得分最少的5条标准依次是:教育孩子关心人、同情人、理解人;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使孩子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素养;使孩子具有敬业精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使孩子富有团结合作精神。这一前一后的五项标准,反差如此强烈,反映了当今家长们重视孩子的自我个性发展标准,而忽视关心别人和团结合作的群性发展标准。改革开放,使人们懂得了个人的价值,学会了尊重人的个性,强调发挥个人的独立性、创造性、竞争性。但人们在发展自我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格精神,忽略了团结互助、关心别人的“群性”观念。这就提醒我们必须重新掀起“群性教育”;对罗辀重的“群育”思想的研究也就势在必行。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湘ICP备17000155号-1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葡萄种植_刺葡萄_林果网_药用植物_花卉网_农资网_植物网等相关资讯,本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本站不承担任何保证和责任!
版权申明: 1、凡本站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需经本网书面授权方可使用,并注明“作者:特色植物网”。 2、本站未注明"特色植物网”的文/图等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篡改为"稿件来源:特色植物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邮箱:9979052@qq.com 4、其他版权事项请参看:版权隐私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乐平街道办事处秀石街大同沁园小区 邮编 417000  技术苗木合作E-mail:9979052@qq.com 技术苗木合作QQ:9979052
Powered by DESTOON